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以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文化建设

2023年12月18日 09:2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个着力”中指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王怀超认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核心价值观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本期栏目邀请王怀超阐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如何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核心理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都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核心价值观是比社会制度更深层的东西,社会制度就是在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由统治集团所做的制度安排。可见,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内核,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灵魂,甚至可能走向歧途。只有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才能获得持久而有效的精神动力。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核心价值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将它置于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行为准则。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文化软实力。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聚合在一起。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深化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着力发展乡贤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再次,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其着力点应放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要造就一大批具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时代新人,要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最后,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文明的建设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奋斗、长期积累、逐渐养成。在个人层面,文化指人们拥有的知识,文明则是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有文化不等同于有教养,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我国经济社会要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必须从改善每个人的修养做起,使国民成为文明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出了诸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我们要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王怀超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