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民革

五年已过半 一江愈碧然

——2023年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观察

2023年12月20日 18:53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31219153529(3522382)-20231220184048

5月26日,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二0二三年工作推进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人民政协网12月20日电(记者 孙金诚)大江东去,不舍昼夜。多数中国人,都能脱口说出自己与长江的情感联系。

日前,“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西召开。这是近8年召开的第4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为让长江永葆生机活力,受中共中央委托,2021年6月起,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其中,民革中央对口监督区域为湖北省。如今,五年监督进程过半,已进入需系统发力、重点突破的关键阶段。在今年的民主监督工作中,民革中央见证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哪些变化,收获了哪些治理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又将如何科学谋划今后的工作,推动专项民主监督不断深化?

调整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去年长江委一行专程到调研组驻地介绍情况,今年我们首站就来到长江委,算是如愿回访了。”5月26日,在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握着时任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建华的手说,“当然,我们是带着任务和问题来的。”

由此,2023年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拉开帷幕。这也是民革十四大后,首次开展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

据了解,民革中央每年都会根据年初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精神,并结合民革自身优势特色和工作进展情况,围绕八类重点调研内容,确定1-2个课题作为当年的监督重点。

今年,民革中央主要围绕“科学评估长江禁渔实施效果,提升长江禁捕执法监管水平”“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强化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运营管理”等七个重点关注问题结合湖北省各市州实际情况深入开展监督调研。

为更好地将民革中坚力量汇聚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上来,当日,民革中央在武汉召开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

“突出民革优势特色,拿出过硬监督成果。”会上,郑建邦表示,通过两年来的民主监督工作,民革中央对湖北省的工作充满信心,同时也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方法助力湖北省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改进保护修复工作。

今年,民革中央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机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补充专家顾问组成员,健全专家参与湖北各地调研统筹调配机制,更新各监督调研组组长和成员,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任务。

这一年,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常务副主席何报翔,以及民革中央9个民主监督调研组分别在荆楚大地开展监督调研。他们深入江边湖畔、基层社区、项目现场,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全面了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实情况,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和症结根源。

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民革中央以9个监督调研组为主体,组织开展各类监督调研32次,走访湖北省17个市州29个县(区、市),召开各类调研会议29次,考察河段水域48个、项目设施99个,开展暗访6次,抽查暗访项目13个,实地察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提及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15处。在不同工作层面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提交社情民意信息14篇、监督报告12篇。

“人防”加“技防”

深入开展监督工作

在保护长江的过程中,民革中央充分发挥党员企业技术优势,在“人防”的基础上加入“技防”,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大数据“镜像系统”,依托国家相关部委和湖北省各相关单位提供的环保、气象、水利等数据,为水体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创建一本“明白账”。

据了解,在2021年对口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之初,民革中央就与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多层次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大数据“镜像系统”建设正是在该协作机制下推进的。“镜像系统”依托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利用气象、环保、水利、农业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生态环保态势感知;通过大视角下的主动探查,对长江流域进行重点污染区域的问题识别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现代化手段,形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民主监督评价结果。

“‘镜像系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填补现有各重点控制点以外区域的监测盲点,更好地实现对湖北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将民主监督工作推向深入。”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革中央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分析评价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性开展民主监督工作,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

“进入数字时代,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同样需要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思维。”在专家顾问组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看来,民革中央积极探索创新,把数字治理运用到民主监督中,让数据跑起来,用数据来监督,此举将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更多科学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在今年3月举行的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民革中央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测和决策体系建设”的工作经验,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7月举行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民革中央民主监督大数据“镜像系统”作为好经验好做法,向与会代表分享。

坚定推进“十年禁渔”

助力监督取得新成效

近日,由湖北武汉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2023年长江干流武汉段长江江豚监测调查”显示,武汉长江水域两端都有江豚在活动,这验证了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成效。

据了解,2020年前,因过度捕捞、武汉城区及上下游江段水质下降等原因,鱼类资源缩减。三次长江江豚科考,均未在此发现江豚踪迹,一度将这里定义为江豚分布的“空白区”。

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21年1月1日起,作为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历史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十年禁渔”的工作开展以来,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哪些瓶颈问题?对此,民革中央非常关注。

今年5月26日,由何报翔率领的民革中央调研组,赴武汉渔政码头,针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民主监督调研。

调研组发现,长江禁捕科技支撑有待加强,亟须对长江禁渔的实施效果开展持续监测和科学评估,增殖放流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规范,恢复江湖连通性、恢复特有鱼类栖息地等工作还有待推进。

为巩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果,调研组建议,要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并就“十年禁捕”产生影响开展专项研究和科学论证,保障长江生态链健康发展。

“从2021年6月至今,民革中央已组织开展监督调研81次,在不同工作层面提出意见建议321条,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2篇、监督报告40余篇。”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民革中央的民主监督意见,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根据问题导向,提出落实措施。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将民革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分解到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9个相关单位,研究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并向民革中央反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革中央将继续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提升民主监督能力和水平,聚焦监督实效,找准工作切口,立足自身优势,深化监督成果,以实际行动帮助湖北省加强和改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确保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惠泽人民贡献民革力量。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