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建言立论

聚焦遗留问题真解决 服务辖区群众真满意

2023年12月21日 18: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刘生

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历时24个月,解决了一个遗留时间长达30年涉及157户的“办证难”问题,以钉钉子精神聚焦遗留问题真解决,服务辖区群众真满意。建于1993年的海淀区建清园小区1号楼,是一个典型的回迁安置小区,住户都是当时一起拆迁安置过来的街坊四邻,他们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这房本什么时候能办下来。“我们入住快30年,房本一直办不下来,想换个房都换不了”“家里老人都去世了也没有见到房本,我们做子女的继承也困难”等等,居民们纷纷通过信访、12345热线渠道频繁投诉小区“办证难”问题。属地社区干部也反映因为长期没有房本,部分居民拒绝缴纳物业费、采暖费,费用收不上来小区各项管理和服务就跟不上,更多居民不愿缴费,如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该小区难于管理,居民意见很大的现状。

早在2021年3月,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通过数据筛查,发现这一点位投诉量比较高,下决心要啃掉这块“硬骨头”。分局领导和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小区现场和居民代表见面座谈,广泛收集小区居民关于房本办理的意见,在小区内张贴《致建清园小区1号楼居民的一封信》,邀请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共同推动解决小区房本问题。经过这次座谈,分局工作人员与信访群众代表互留了微信,随时沟通办证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小区长达30年无法办证,原因是多重的,解决起来也远比想象的复杂。首先,产权主体多次变更,1993年,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都海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建开发了1号楼,在未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情况下,又将该楼出售给了北京金融街西环置业有限公司,在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情况下又被用于安置现在的住户。其次,跨区安置时间久远,拆迁安置的居民来自于西城区金融街,安置主体与该楼当时建设的主体又不一致,且原开发商北京都海房地产开发公司现已灭失。最后,项目建设资料不全,因时间跨度长,涉及主体多,相应规划、建设等文件分散在不同审批部门,导致相应的办证手续不全。

自2021年3月,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将该点位居民办证工作置顶,马不停蹄地组织专人进行项目资料梳理与收集,与海淀区房管局、海淀区税务局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结合北京市现有的遗留小区办证政策,历时9个月终于在2021年12月,为北京金融街西环置业有限公司办理了首次登记。自此,该小区办证取得实质性进展,具备了为回迁安置户办证的条件。办理个人的房本需要统筹的工作事项更多,157户需要逐户签订房改售房合同、核算工龄和购房款、缴纳公共维修资金,等等。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通过之前对接联系的业主代表,由他们自发地去帮着政府和产权单位去做其他居民工作,按照程序一项一项填表签字、收集材料、缴纳费用,又用了14个月直到2023年2月15日,157户的房改材料全部备齐,一户也不少,并顺利地在海淀区房管局完成了房改备案手续。同年的3月9日,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组织专门的绿色通道,为157户进行集中审核、快速出证,仅用5天于3月14日在小区现场为居民代表举行了颁证仪式。

建清园小区1号楼办证问题涉及人数多、遗留时间长、解决难度大,在整个解决过程中,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也深刻体会到运用好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坚持“持久战”,就会让很多群众的身边事不出小区,解决在辖区。从分局2021年3月与建清园小区1号楼业主对接,建立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以后,在后面24个月的解决过程中,居民没有再产生投诉,并在最后解决时给规自分局送来了锦旗,对政府工作高度认可。一些时候,我们在解决遗留问题时喜欢唱“独角戏”,自己“埋头”干,因很多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周期较长,在此过程中群众仍会持续反映,导致这边职能部门努力推进,那边群众信访投诉不断,影响基层治理成效。此外,居民不参与到遗留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对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党员干部辛苦付出就不会有全面的了解,导致一些时候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群众认可度不高,获得感不强。通过让群众当事人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做到群众与政府心连心,为党在基层凝聚民心。


(作者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  法制科科长)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