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用“五根火柴”点燃群众的幸福之光

2023年12月29日 17: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群众在哪里,文艺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艺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文联以安徽省首批“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县为契机,立足县情实际,持续打造“五根火柴”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结合县文联下属5个协会以及“送文化”+“种文化”工作特点进行创意),不断放大“3乘3”模式的乘积效应,用文艺力量让郎川大地绽放更为璀璨的“幸福之光”。

GetAttachment

安徽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到郎溪开展文艺志愿服务

坚持“联”字当头,不断筑牢“五根火柴”志愿服务“好基础”

延伸触角全覆盖。始终将基层文联组织建设作为打通文艺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按照统筹资源、逐步培育、连线成面的要求,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全覆盖。经过3年努力,全县9个镇3个街道全部建立文联组织,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同时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达到102人,实现了文艺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县、镇、村三级。

提升阵地增效能。积极争取支持,在城区人流集中的公园内将闲置茶楼改造成文联协会及“五根火柴”创作基地,全面提升协会办公和创作条件。建立“非遗”传承人传习基地、“鼓为媒”调解室等多个“五根火柴”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坚持文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有机融合,利用飞鲤镇湖滨村五栋民房,突出文联下属5个协会各自特点,建设飞鲤湖滨“五根火柴”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艺”站,作为协会日常创作实践基地,常态化组织文艺家们走进基层、走近自然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今年以来,共面向群众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13场次、文艺展演志愿服务34场次。

GetAttachment (1)

“五根火柴”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飞鲤镇活动现场

上下联动强筋骨。加强向上争取,寻求省市文联及协会的资源支持,2023年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来郎溪开展志愿服务,为郎溪非遗发展把脉问诊。开设“五根火柴”文艺大讲堂,与省市相关文艺家协会进行共建,通过“线上+线下”“会场+现场”“讲台+舞台”相结合方式,帮助全县文艺志愿服务骨干力量不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技艺。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50余次,参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策划“美丽郎川行”主题采风活动,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每月明确1个主题,进行上下联动、集中采风、交流创作。建立保障机制,在后勤等方面给予经费补助,让志愿者后顾无忧、安心服务。

坚持“需”字为先,不断塑造“五根火柴”志愿服务“强品牌”

常态开展艺术化宣讲。将艺术化宣讲作为“五根火柴”文艺志愿服务的重点内容,深化“理论+百姓+文艺”,围绕“强国复兴有我”“党的声音进万家”等主题宣传,结合“3·5”学雷锋日、“5·23”文艺志愿者服务日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皖南大鼓、皖南花鼓戏等形式,常态开展艺术化宣讲“七进”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共开展艺术化宣讲活动106场次。创作的《上岸之后》《还猪》《人情大似债》等艺术化宣讲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连续三年在全市艺术化宣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大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坚持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在全县艺术乡村2+3市县试点基础上,结合乡村特有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让艺术+乡土、艺术+非遗、艺术+游人、艺术+消费在乡村发酵、发展。目前投入项目资金877万元,建成艺术乡村项目6个,新增艺术化景观小品13处。注重将“五根火柴”文艺志愿服务与艺术乡村有机结合,吸引省级艺术学院在艺术乡村建立“艺术实践基地”3个;创作形成了下吴村村歌《迤逦下吴行》和散文、诗歌、摄影、美术等一批有关艺术乡村的作品;结合艺术乡村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文艺志愿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不一样的文化大餐,让艺术乡村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开展文艺助力艺术乡村建设,成功吸引游客约25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采摘、民宿等业态发展,为当地带来近200万收入。试点村凌笪下吴村被《光明日报》头版聚焦报道,在苏皖大地引起热烈反响。

不断打造特色服务项目。坚持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化,积极发挥“五根火柴”文艺志愿服务队文艺轻骑兵作用,开展文艺“点餐式”供给,通过“基层点单、文联派单、协会接单、志愿者落实”,确保“送得精准、群众需要”。持续深化“文艺家进百村(社区、企业)”活动,通过市县送+镇村配,进一步激发基层文艺活力,实现“四级”文联同台演出。截至目前,已开展“点单式”文艺志愿服务共计40余场次,通过“翰墨飘香送祝福”“美丽郎川行”“送戏下乡”等,吸引基层文艺爱好者参与达600余人次,服务群众达5.6万余人次。

坚持“融”字筑底,不断扩大“五根火柴”志愿服务“覆盖圈”

让创作融进来。始终注重将文艺创作贯穿于文艺志愿服务的全过程,不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服务群众。制定创作奖励扶持政策,给予艺术家真金白银奖励,不断激发文艺家潜心创作和进入更高协会的热情。启动“艺起前行、助力发展”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围绕工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开展“命题创作”。近年来全县一批文艺作品在省市赛事中崭露头角,皖南花鼓戏《还猪》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茶山茶歌》入围第三届安徽群星奖(舞蹈类)决赛。以省级非遗小马灯为原型的乡村文化振兴题材电影《幸福小马灯》成功在院线上映。

让创建融进来。始终紧盯文明城市创建谋划文艺志愿服务,发挥文联专业优势,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文艺力量。比如,在“建平十六鲜”饮食文化挖掘、“新十景”图片及文案征集、城市特色文化巷道建设、东湖公园文化板块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之城内容提炼等方面,组织县内文艺文史专家建言献策,帮助设计包装和挖掘打磨。举办文明创建纳凉晚会,用文艺方式宣传创建知识、凝聚群众共识,目前已举办文明创建纳凉晚会6场,惠及群众达1.4万人次。

让群众融进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不断壮大文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和“朋友圈”。在开展讲好人故事、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中,更多将视角和镜头对准群众,让群众成为艺术的“中心”。在文艺志愿服务过程中,注重吸引群众参与,通过鼓励群众自发编创节目参与演出、吸引文艺类培训机构参与文艺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文艺培训和讲座,围绕群众喜爱的广场舞、戏曲等组织开展“星光街广场舞大赛”“长三角戏曲联谊”等活动,让群众成为文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文艺志愿服务中,共吸引近2000名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每场文艺志愿服务中群众参演(参与)比例不低于20%。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