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大家谈

脱贫攻坚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024年01月15日 07:25  |  作者:刘永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饱含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深情,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非凡的意志智慧,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

(一)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国家制定贫困识别标准和程序,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贫困识别,全面摸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到村到户到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派驻村干部,完善帮扶体系。贫困地区基层人才短缺严重。国家建立驻村帮扶机制,从县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工作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全国累计有300多万名干部参加,每年保持近100万人在岗,落实扶贫政策、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参与,凝聚各方合力。

(三)推进分类施策,实施五个一批。贫困类型和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必须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电商、旅游、光伏等新业态,建立带贫益贫机制,创新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消费扶贫,产业帮扶政策覆盖90%的贫困户。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960多万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就业扶贫,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开展健康扶贫,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保障范围,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让贫困家庭孩子享受更公平的教育机会。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近2000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四)严格考核评估,倒逼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贯彻执行。国家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党委政府正职保持稳定,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压紧压实责任。每年组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问题突出的进行约谈,树立鲜明实效导向。

(五)坚持脱贫标准,实现有序退出。我国脱贫标准,是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且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一个综合性标准。国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指导中西部22个省份制定脱贫摘帽滚动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每年委托第三方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进行专项评估,重点抽选条件较差、基础薄弱的偏远地区,重点评估脱贫人口退出准确率、摘帽县贫困发生率、群众帮扶满意度,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六)加强跟踪监测,防止返贫致贫。稳定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2019年,国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实行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把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国家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

 脱贫攻坚主要成就

脱贫攻坚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取得了具有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

(一)消除了绝对贫困,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每年为37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帮助800多万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动态清零工作。累计救治贫困患者2024万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80%左右,贫困人口得了一般病能够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累计解决288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干旱缺水地区群众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彻底结束。实施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790万户2568万人告别住危房的历史。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消除了区域整体性贫困,落后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累计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98%的贫困县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医院,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青藏高原的包虫病、新疆南疆的肺结核等基本遏制,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业态蓬勃发展,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从几乎都是空白村,发展到村均12万元。28个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三)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新的精神力量。脱贫攻坚伟大实践,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激励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持续奋斗。通过开发式扶贫,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干部快速成长。扶贫干部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干实事、解难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1800多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岗位上,数万名先进模范人物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四)形成了中国减贫方案,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我国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探索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高位推进,在脱贫攻坚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花的精力最多,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走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年新年国内首次考察看扶贫,每年新年贺词讲扶贫,每年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每年扶贫日作出重要指示,每年审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攻坚。如果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力亲为,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脱贫攻坚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二)积累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经验。脱贫攻坚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方式和有效途径,包括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构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资金保障、人力支援的投入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等,这些都可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借鉴作用。

(三)提供了推进工作的深刻启示。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各方面压力汇聚、工作难度极大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较真碰硬,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刘永富,系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