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建言立论

新时代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4年02月07日 08:43  |  作者:贺亚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本身就是界别群众的一员,从界别群众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更是应有之义、应尽之责。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政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践行政协初心使命和为民履职之责。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方式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系统性、经常性工作,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政协职能之中。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坚持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特点规律和工作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强化组织引导,既要发挥好界别优势,又要积极发挥委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个人作用。突出委员担当。引导委员当好大政方针“宣传员”,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为党委政府优化决策、促进落实提供有益参考;当好解难帮困“服务员”,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突出集中重点。通过悦读书屋、委员讲堂等载体,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到集中“讲”;不断完善定期走访、结对联系等机制,推动委员深入界别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做到集中“听”;充分发挥界别委员专门领域、专家队伍、专业水平优势,高质量建言资政、高水平凝聚共识,做到集中“商”;探索建立界别委员与委员企业、民营企业家等定期沟通见面机制,在引资引智引才上牵线搭桥,做到集中“引”;引导帮助委员参与各类基层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做到集中“帮”。

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既要求委员与界别群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又要鼓励和支持委员拓展网络空间,传播共识、凝聚人心。丰富运用线上技术。利用网络议政、视频会议、远程调研等形式,把视频接到基层一线,使形式更加鲜活,实现网上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经常化;发挥互联网新媒体舆论阵地作用,依托政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协商移动平台、微信读书群等平台,定期开展委员线上讲堂,切实加强委员与群众的网络联系;强化数据分析,提升网上凝聚共识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实时了解界别群众关心关切,及时做好宣传阐释工作,合理引导预期、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夯实线下基础。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进一步发挥委员资源优势,组织发动委员进学校、社区、企业听取群众意见,打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委员下沉为界别群众办实事。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既要求委员深入界别群众开展联系服务,又要在协商议政中有序邀请界别群众参与,让更多的群众走进政协,表达自己的主张。“走”得脚踏实地。深入界别群众宣传和讲解群众关切的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类政策问题,了解群众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积极搭建委员外出宣传宣讲、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委员有更多机会“走出去”,拓宽委员联系群众渠道,提升委员联系群众能力。“请”得尽职尽责。积极邀请界别群众参与各类政协活动、走进委员工作室,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协商,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建议

人民政协要立足专门协商机构定位,充分发挥政协贴近群众和服务基层治理的优势,激发委员内生动力,用好委员工作室等重要履职平台作用,不断探索作风更实、效果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的履职形式,让委员履职“实”起来,联系群众“密”起来,民声民意“聚”起来。

党建引领,把握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是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基础条件。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和工作要点,纳入向上级党委报告内容,定期研究部署,确保正确方向。二要充分发挥专委会分党组的直接领导作用,结合全员入委,成立界别小组,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确保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入、一体推进。三要用好履职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界别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逐步构建以政协党组为领导、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界别小组为纽带的工作格局,实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组织化、常态化。

强化意识,推动委员更好联系界别群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强化意识是委员发挥主体作用、联系界别群众的重要前提。一要强化政治意识。教育引导委员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学习政协知识、统战理论,切实把讲政治落实到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界别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要强化责任意识。鼓励委员以界别为依托,将履职与界别活动结合起来,在履职时亮明委员身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当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发挥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良好形象。三要强化群众意识。认真学习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增强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注重从界别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建言资政的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

搭好平台,畅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渠道。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是委员个人的责任担当,也是人民政协激发专门协商机构效能的重要方向。一要用好专委会工作平台。把专委会履职活动更多地办在基层、放在一线,丰富活动方式,增加活动频次,突出界别特色。组织委员通过参与界别的调研视察、协商座谈、读书学习等活动,与界别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二要用好委员工作室平台。把委员工作室作为紧密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坚持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样主题的委员工作室。结合委员专长和工作室特色,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经常性开展起来,更好发挥其处于政协工作一线的优势。三要用好“微协商”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融共促,定期组织政协委员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经常性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鼓励委员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与界别群众结对子,进行经常性交流沟通,建立“朋友圈”,听取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画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完善制度,提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质效。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委员是主体,制度是保障,效果是关键。一要注重信息反馈。着力在建制度上下功夫,制定出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系列制度,明确规范联系对象、联系方式、联系内容和保障措施,形成接收、办理、反馈界别群众意见建议的闭环机制,定期进行常态化的回顾总结、督促检查和分析思考,保障联系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二要建立考评机制。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具体措施、突出重点用完整的制度形式体现,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绩效量化考核,则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度规范,量力考核。加强对委员培训指导,将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纳入委员履职管理考核范畴,加大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三要完善激励机制。以联系界别群众效果为重点,定期开展优秀政协委员评选工作,大力宣传委员事迹,激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作者贺亚兰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北京市顺义区政协原主席)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