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评论

在真实的生活中提炼中国故事

——评家庭生活电视剧《欢乐家长群》

2024年02月23日 16:36  |  作者:仲呈祥 孙百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者:仲呈祥 孙百卉

再现平凡真实的家庭生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内在需要和优良传统之一。近些年,70后、80后父母对孩子教育关注度逐渐升级,反映在家庭剧创作上,表现为教育议题被更多、更广应用于叙事切入点,从关注重组家庭孩子全方位成长的《家有儿女》到聚焦不同学龄阶段的“小系列” (《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反映幼升小时期的《加油!妈妈》以及表现高三学生学习生活的《鸣龙少年》《大考》等剧目相继播出,其叙事切入点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和转向。这些剧目以教育议题为原点,辐射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中刻画人性的多面,寻找大众情绪共鸣点和社会话题的宽广度方面均作出有益探索。

微信截图_20240223163132

承接这些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而来的、作为中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百花 园”中新绽放的《欢乐家长群》,将重点放在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家长们对于新身份的适应与学习上。导演李亚飞擅长拍摄轻喜剧风格的剧集,《欢乐家长群》中很多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情节在还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所凝练并稍作夸张,产生了“父有张良计,儿有过墙梯”的喜剧效果,加上孩子们童言无忌妙语连珠迸发的喜感,一方面以幽默的手法对孩子心理成长进行细致描绘,另一方面也成为该剧亮点之一,令它能够在春节期间成为一部适合全家老少一同观赏的合家欢剧目。

该剧的另一亮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家长群”展开叙事。编剧将当代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摊开来做深入的讨论,并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认识价值的家长形象。或许很多观众会认为,家长群里谈论的都是布置作业、校园活动等琐事,不值得放大来认真思考,但这恰恰是该剧的主创们所着意要艺术化地予以回答的课题。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就是由桩桩件件的小事组成的,呈现这些小事背后的发展逻辑、提炼这些小事所折射出来的生活真谛,正是电视剧艺术创作者们应该追求的。比如,做南瓜灯的“亲子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高知父母做小学生考卷却险些不及格,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们也纷纷成为“家长群群友”等,事小情深,真实又有深意。通过这些小事,《欢乐家长群》在叙事上将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进行镜像式的对照描写,且没有停留在孩子是成人的翻版这种浅层的阐释上,既着力呈现父母对孩子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对其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和保护,也特别注重揭示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与启发意义——当家长和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们用本真的童心常常能给出更正确的选择,从而提出尊重孩子、取法孩子是更深层面的爱孩子,正是该剧在父母如何爱子这个母题上给出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微信截图_20240223163149

《欢乐家长群》虽然采取轻喜剧的形式,却旨归于环绕普通人周遭的诸多现实问题。鲁迅曾说过:“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该剧在令观众捧腹大笑之后,留下了宝贵的思考。它对当下家长与孩子的各种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如刘向上、戴静一家作为“二孩”家庭,夫妻俩使尽浑身解数保证“一碗水端 平”对待一双儿女;小夫妻唐晓薇、马英杰正在经历婚姻的破镜重圆,不甚成熟的新手父母与他们的孩子共同完成成长的人生必修课;景婷婷和杨明彪这对重组夫妻,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孩子相处时真挚又小心的复杂情感等,尽管放大了平凡生活的琐碎,也为寻常日子里注入斑斓色彩和人性温度。唯其如此,才凸显了艺术作品透过生活表象思考生活本质的美学意义,也凸显了电视剧艺术引领观众寻回真善美的精神境界的宝贵价值。

文化艺术工作者应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最好的中国故事应该在最真实的生活中找寻,这也是家庭生活主题在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最大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之所在。这也正是《欢乐家长群》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孙百卉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