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

2024年02月27日 09:17  |  作者:​杨艳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史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领域,从中国本位出发开展研究已渐成主流,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史重返故土”的研究热潮,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内在史学研究的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展开。用中国话语发展当代史学理论,建设有中国话语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建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形态的中国历史已然成为学界共识。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需要朝着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一方向,作出更大努力。

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在我国的史学研究中居于重要的指导地位。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内的交锋一直存在,要从根本上破除各种西方思想特别是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史学研究的不良影响,必须建设创新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加强对学科理论、学科概念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成体系的学科理论是形成中国风格学术体系的理论指导,成体系的学科概念是建立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对于历史学研究来说,就是要改变当前部分研究领域内存在的“碎片化”倾向,打破各研究领域之间的壁垒。既要完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包括历史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也要注重总结、提出具体历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注重从长时段、大历史的研究中形成理论性成果;更要注重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关注和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问题。对待西方的史学理论,需要站在中国史学立场,审视其价值意义。

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

历史具有传承性,文化也有其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灿烂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传统史学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修史制度和秉笔直书、关怀现实、注重经世的优良传统,出现了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一大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杰出史学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新时代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中国特色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同样也需要从中华民族积淀深厚的史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一是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史学传统的阐释和分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史学传统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宝贵资源,也是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源泉。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需要注意沟通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唯物史观同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积极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并合理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优秀成果。二是要做好理论概括和研究阐释。这就需要学术界在对传统史学的研究和分析中,努力总结和阐释那些显示中国史学民族特色、具有当代价值,具有中西融通学理意义的内容、思想、命题和方法,并力求作出新概括、新表述,以展示传统史学和近现代史学的成就与独具魅力,促进中国学术向世界传播。

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大任务,并强调“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月2日,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指明了基本的路径和方向。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重大任务。

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一方面凸显的是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术的继承性和理论的原创性;另一方面则凸显的是中国史学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推动学术研究与新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还需要进行知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推动中国史学屹立于世界史学之林,凸显中国史学的世界价值。史学研究工作者要在对中外优秀史学理论遗产的综合研究中,汲取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建立研讨中国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国际史学对话中作出科学回应,形成国际学术前沿的相互关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史学研究工作者要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化传统的优秀基因中,创造性地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未来价值的文明观念,并真正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我们思考世界、思考历史和思考时代的有效方式,自觉担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时代使命。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