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向“新”而行

——吉林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纪实

2024年02月27日 11:01  |  作者:高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吉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召开的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披露了一个个亮眼数据,令人深切感受到吉林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幅度全国第一;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50.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2400万千瓦,占总装机量57%、居全国前列。

……

成绩背后,是吉林省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新动能势头强劲,新产业蓬勃发展。

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留用”

1989年出生的李炜,虽然今年只有35岁,但已是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光机所光子实验室主任。

他2011年赴美留学,2020年底回到祖国,10年的光阴记载着李炜刻苦钻研的足迹,也累积着李炜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回到国内,李炜深切感受到吉林省对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的重视:吉林省入选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人才政策2.0、3.0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信心。

“我是陕西西安人,之所以留在了吉林省,一方面是因为长春光机所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光学研究机构,另一方面是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吉林省对人才的重视。”李炜说。

回国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事光子学和热科学交叉创新研究。在科研平台、政策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李炜的科研团队得到了吉林省各级部门和长春光机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良好的科研环境使他的科研工作步入快车道。这几年,李炜在热辐射的光子学特性调控、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热力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创新。他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入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长白山特聘领军人才,获得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科技创新35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多项学术荣誉。

李炜实验室培养的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光学领域最高奖——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并为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输送了多名毕业生。

他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当好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员和讲解员,先后从国内外知名院校引进了十余名高水平科研人员入职长春光机所。同时,聘请了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等世界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客座教授。他所负责的实验室,是吉林省3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之一。在他的努力下,实验室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的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学术合作。

“东北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是想干事业的人心是热的,我们科研团队一定扎根吉林这片热土,怀揣梦想,心系国家,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光发热。”李炜说。

小卫星开创“大时代”

群星在轨,长守苍穹。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开创者和领跑者,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密码来抓,核心技术不断涌现成就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长春新区,一组白色“天”字形厂房格外醒目,这里是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一号”卫星便诞生于此。

2023年6月15日,“吉林一号”卫星以“1箭41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再次刷新了该公司保持的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纪录,实现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百星飞天”阶段性目标,把“吉林一号”组网卫星数量大幅提升至108颗,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2023年8月25日,“吉林一号”宽幅02A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吉林一号”再添一星!

翻开“吉林一号”的履历,创新发展过程历历在目。它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

从一箭4星到一箭41星;从单星重量400多公斤到20多公斤;从四十几位年轻人合力闯出一条商业航天路,到今天近千名年轻科研力量在这里成长成才……长光卫星与“吉林一号”,是吉林以核心技术作为“发展密码”的成功案例,更是吉林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鲜活样本之一。

如今,“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至37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覆盖3次、全国一年覆盖9次的能力,为国土安全、地理测绘、土地规划、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各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长光卫星已具备年产超过200颗卫星能力,并持续投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建设,预计2026年底前实现300颗卫星在轨。

“新星”冉冉升起,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迅速崛起。在这条“星光璀璨”的产业链中,上游包含奥普光电、见真精密机械及长光辰芯等航天制造相关企业;下游则囊括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的300余家企业,上下游彼此衔接互补,构成了航天信息产业集群,共同开启“星辰大海”的全新未来。

2023年4月,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启动建设,主要建设卫星指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光学加工中心等,预计2024年10月整体竣工投产。该项目将助力长光卫星围绕“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吉林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多业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格局正加速形成。

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里,一束束原丝经过氧化、碳化等多道工序形成碳纤维,通过收丝机卷绕成筒。全过程连续走丝,精准控制,全电气化的生产设备有效保障了各道工序的稳定生产。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在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新材料是“六新产业”主攻方向之一。2023年4月10日,吉林碳谷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国兴复材碳纤维助剂、汽车轻量化复材及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4个吉林化纤集团系列碳纤维项目集中开工,将吉林省碳纤维产业发展推向了新高潮。

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发展迅速,人造丝、腈纶以及竹纤维产能规模,碳纤维产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预计到2025年底,吉林省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将实现突破300亿元目标。

在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吉林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上台阶。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开展了大规模科技攻关,长春汽车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吉林省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立足长春,带动全省,努力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赛道,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向着万亿级规模挺进。

不仅是汽车,吉林省生产的轨道客车也驶向了全球。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中,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惊艳亮相,用“氢动力”为中国中车绿色创新品牌代言。

吉林省以创新打通产业链梗阻,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真正实现双链融合,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信息等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

当前,吉林正在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火热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和“山水蓄能三峡”东西呼应,“氢动吉林”崭露头角,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竞争态势,千帆竞发。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