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

推动中医针灸治疗慢病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2024年02月28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晶

中医针灸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多种常见慢性病和复杂疾病均有疗效。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根针、一把草”作为赤脚医生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帮助基本医疗服务推向全国各地。“一根针”指的就是中医针灸疗法,随着时代进步,中医针灸研究逐渐丰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了43种中医针灸治疗适应证,至2002年扩增为4类107种病症,其中包含支气管哮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病。

“近年来,中医针灸学科内部持续推广对慢性病干预的成果。以上海为例,持续推进中医针灸干预慢性病研究,外派专家服务基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省金溪县、浙江省嘉善县等地,以及上海市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立了慢性病中医特色专病示范门诊,推广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病特色技术,形成一定的辐射引领效应。”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如是说。

一直以来,群众多因运动损伤、疼痛疾病找中医针灸治疗,大部分医疗机构也将针灸置于类似的定位。“在新时代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背景下,其实,中医针灸可发挥更多慢性病防治作用,并降低药品费用支出,减轻医疗花费。”吴焕淦深有感触,为此,他建议,应进一步推广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病,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对抗疾病的重要方法,其适应证广泛。“从现代研究总结来看,中医针灸不但擅长治疗疼痛、运动类疾病,对各类慢性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如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睡眠障碍、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等,且副作用较少。”吴焕淦列举道,国家近些年对中医防治慢病尤为重视,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强调,中医药应充分发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体现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然而,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病的推广过程中仍有一些困境。”吴焕淦介绍,一是,为大众对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病知之甚少。大多数群众仅在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疼痛、运动损伤时会选择针灸科就诊。不仅是群众,临床医生以及医疗行政对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病了解程度不高。即使在中医针灸干预慢性病技术成熟,形成行业指南后,也较难进行推广。二是,中医针灸干预慢性病的协作模式尚未形成。呼吸、心血管、消化等慢性病相关学科,对中医针灸适应证了解较少,也较少转诊至针灸科。多数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会诊模式尚未完善。全国范围内,虽然在山西、安徽、江西等地设有针灸医院,但是数量较少,尚未将此模式大规模推广。

如何破题?在吴焕淦看来,首先应优化顶层设计,在下一个慢性病防治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重点考虑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于慢性病的防治作用。其次,加强对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病专病的推广,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中医针灸走基层”活动。在国际范围内,每年11月设有世界针灸周,建议在此期间尤其加强对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病的媒体宣传,加强群众对于针灸适应证的认知。在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和地区,设立“中医针灸慢性病中心”试点,鼓励探索针灸治疗慢性病的多学科团队以及转诊模式。第三,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西学中”医师的针灸能力训练,鼓励在临床慢性病科室中加入中医针灸医师的联合模式。第四,设立中医针灸慢性病专项临床研究基金,在“临床研究+科普”的基础上扶持一批典型的基层中医针灸慢性病防治重点项目。第五,在此基础上,逐渐探索建立更多针灸医院以及以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