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3月05日 14:06 | 作者:张来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无论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还是从把改革进行到底的要求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这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发扬光大,更是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积极应变和主动求变、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不二法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国家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先后实现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十大在已经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基础上,面向未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来实现?中共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改革的保证,新发展必然要求新改革。正是站在这样的历史辩证法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发展不能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与其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不能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一些人鼓噪的“中国经济见顶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一些人宣扬的“中国改革开放倒退论”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中国经济不是在一年接一年增长吗?不仅量在增长,质还在提高,事实就摆在那里。改革开放的步伐没有停,而是在不断深化,这些年出台的各方面改革开放重大措施不胜枚举。“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发展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往前进,改革开放一步接一步往深里走,这就是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这两个进程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意志,是任何人也不可能阻挡得了的。

谋定而后动。无论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还是从把改革进行到底的要求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正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所强调的,“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这就提醒我们,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就是历史经验的运用,具体来讲就是总结和运用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鲜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过改革开放40年的“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其后在各种场合也阐述过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阐述对我们今天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一个角度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改革开放是为现实发展服务的,要聚焦现实发展提出的要求发力。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是搞好改革的底层逻辑。因为有问题存在才需要改革,改革就是奔着问题去的,改革推进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

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改革的主体。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也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根本上决定于对人民改革需求把握得怎么样。因此,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所思所想,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能转化成亿万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何以实现现代化,惟有改革。开放也是改革,创新也是改革。改革的一往无前推动现代化的一路向前,这是历史之逻辑,也是中国之命运。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