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星灿: 跨越三千年,与大邑商相遇

2024年03月08日 10:48 | 作者:位林惠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位林惠 宋宝刚)2月26日,河南安阳,洹河之畔,筹建4年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近4000件文物集中亮相,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成为商代文物展览之最。新馆将尘封3000多年的商王朝历史全景式地呈现出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再现了商文明。

“从1898年发现甲骨文到1928年科学发掘殷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殷本纪》,记录盘庚迁殷之后的商代晚期历史长达273年,通过近100年的科学发掘,几代考古工作者把这二三百年的商代人生活的遗迹、遗物全方位地展示出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表示,殷墟考古填补了殷商历史的空白,发掘的大量遗迹、遗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商代晚期的面貌。

考古不易,如何将考古出来的遗迹、遗物展陈,也不易。

陈星灿透露,为了遗迹、遗物的展陈,团队倾注了巨大精力。“仅知识文本我们就多次易稿,知识文本篇幅多达上千页。遗迹、遗物的数量非常庞大,要展示的方方面面又太多。尽管殷墟博物馆展陈面积很大,但对数量惊人的殷墟出土遗迹、遗物而言,却也微不足道。”

新馆开馆时,陈星灿来到现场,直言:“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仿佛穿越三千年,与大邑商在这里相遇。”新馆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3个基本陈列,还设有4个主题展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涵盖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城市文明、礼乐文明等。

殷墟博物馆既是考古博物馆,也是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对商代的遗迹、遗物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它不是全部,我们还需要在保护遗址上下功夫。”陈星灿表示,只有遗址保护好了,出土或未出土的遗迹、遗物才能得到恰当的保护。


编辑:李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