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两会专题>特别策划>政协委员谈发展

政协委员谈发展丨以高水平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09日 08:15 | 作者:戴和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创新”和“质优”作为重中之重。中国铁建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总体部署,加强技术源头攻关,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大力营造创新生态,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好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作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铁建创新驱动力量。

当前,一些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如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我认为,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摆脱原有赛道的路径依赖,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大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颠覆性技术能够有效替代现有主流技术,成为未来的主流顶流,进而推动现有技术体系的“变轨”跃迁。可以说,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彰显未来发展张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过程。中国铁建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建筑行业特点,不断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研究。比如研发的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迎风渡海修建世界首条跨海高铁如履平地;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顺利下线,让大国重器有了“中国芯”……这些国产首台套设备、原创技术的成功落地,为我们改变原有组织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企业实现勇立潮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着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国铁建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统筹部署、顶层设计、督导推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依托即将成立的中国铁建科学技术研究院,广揽全球优秀人才,做实做强中国铁建创新平台,加大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力量;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中国铁建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三大品牌,围绕主责主业积极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的技术研发和项目落地,顶格组织、顶格支持未来产业,全力组织原创技术研究,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布局,开辟企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系统推进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积极开拓专利转化的方式和途径,落实收益分红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要以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我的提案是“加快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深部地下空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韧性防灾等科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差距,智能勘察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和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关键施工装备等方面需要加强,深部空间的安全运维和系统保障方面需要突破。我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快打造深部地下空间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强化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应用场景牵引,完善城市深部地下空间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地下空间产业集聚发展。

(作者戴和根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