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文化“多样性”

2024年03月09日 09:50 | 作者: 李冰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李冰洁)“非遗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如何来更好地传承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说,从历史角度看,我们不希望看到技术代替艺术,而保护非遗,能够防止快速发展造成的与历史和传统的断裂。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保护非遗,本质上讲就是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吴文科提到了同组其他委员提案涉及的方言保护问题,“对于传统的戏曲和曲艺而言,如果不保护方言,就好比植被遭破坏、水土在流失、艺术特色会荡然无存。”

“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话语体系,要有文化辨识度。”在吴文科看来,维护文化多样性是保护非遗的真正意义和根本价值所在。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设立艺术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博士学位。”吴文科解释道,国家未来会更加强化应用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包括戏曲和曲艺在内的创演人员也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接受更加专精的业务训练。“对非遗传承人的关照、重视、崇尚和帮助,甚至于资金等的切实扶持,是保护非遗的核心与关键。”

在文艺界别联组讨论会上,吴文科提出将重阳节暨“老年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收获了一众赞同。吴文科说,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全国各地有“踏秋”“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及大同小异的风俗习惯,说明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将重阳节纳入法定假日,既能厚植孝老敬亲的社会土壤,培育优秀传统的文化风尚,还能拉升消费、带动旅游、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吴文科希望,通过将重阳节暨“老年节”纳入法定假日,以此激发传统文化的新动能,让传统习俗文化撬动现代社会发展,“这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个方向。” 

编辑: 凌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