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博物馆里看中国|开馆一年多即成热门“打卡地” 在这里领略中华民族的文脉之盛

2024年03月22日 14:53  |  作者:秦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22日电(记者 秦云)“中国国家版本馆自2022年7月30日开馆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即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一总三分”(即一个中央总馆和西安、杭州、广州三个分馆)四馆接待社会团组参观1万余场次,公众参观100万余人次,已经开放个人预约参观的杭州分馆更是成为当地热门打卡景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近年来,博物馆成为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一股热潮,公众线下打卡博物馆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逐渐成为新风尚。

在刘成勇看来,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博物馆满足了公众追求提升型、知识型、学习型文化旅游消费产品的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理念、手段和方法,创新叙事表达,探索新型文旅服务,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持续以更高品质文化供给服务公众。”

背靠燕山、俯瞰京华的国家版本馆,承担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这里融合了器物和文献等多元版本的文化资源。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此处考察,强调“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2023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再次提到“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国家版本馆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文明根脉、涵养文化自信的国家文化新地标。

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和文脉信息的各类资源都是版本资源。目前,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计1600万余册(件),开馆展品达上万件/套,涵盖10大类版本类型。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了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

“国家版本馆有‘五美’,即建筑美、园林美、工艺美、展陈美和版本美。”谈及国家版本馆晋升“热门打卡地”的秘诀,在刘成勇看来,最为吸引人的还是建筑形制和展览展示。一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建设初心理念,这里将独特的地理环境、恢弘的建筑设计、诗意的山水园林与雅致的展厅环境、珍贵的精品版本有机结合,生动体现了版本特色与中华文化魅力。二是文以载道、文脉溯源的创新办展实践,国家版本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贯穿融入展览工作中,形成了包括7个精品展览、2个精品陈列和5个特色库展在内的,政治性、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展览展示体系。

“徜徉于国家版本馆,可以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领略中华民族‘斯文在兹’的文脉之盛,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业,在卷帙浩繁的版本之间感受历史变迁、见证文明成就,体会中华文明的绵延长久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刘成勇表示。

为了让很多沉睡千年的珍贵古籍得以保藏,国家版本馆还开创性地建设洞库以安全永久保藏珍贵版本资源。“规模和条件在版本保藏史上达到新高度。”刘成勇介绍说。

国家版本馆还是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在推进历史典籍收藏和分级分类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同步加快了版本数字资源建设。“目前建设运营的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已经完成1900万页珍贵历史版本的数字化转存,积累各类出版物标识数据2000万条,汇聚出版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5亿条。”刘成勇说。

“探索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中清醒认识和客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历史的中国,认识现实的中国,展望未来的中国。”刘成勇最后表示,“‘博物馆热’正是我国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不会仅仅是一时的潮流,会随着我国文化自信力的增强以及博物馆不断创新和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而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322145205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