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评论

《简牍探中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更广泛传播

2024年03月30日 13:25  |  作者:刘海年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播出第三期,独辟蹊径地再现了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的历史样貌与人物故事,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令人振奋。特别是节目对秦的法律制度的梳理与呈现,拓宽了学术界与公众对话的渠道,实现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片1

以“秦律”为主线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简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所载一字一句均为当时的真迹。简牍中的法律填补了传世史籍的空白,是法律文化取之不尽的宝藏。“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皆重视立法,《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春秋末到战国时期,关东(函谷关以东)各国相继变法,秦商鞅变法总结和承传了关东诸国的法律,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汉承秦制,隋唐集大成,经宋元,直到明清,一脉相承。

秦律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的政治智慧。云梦睡虎地秦简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秦代竹简,也是第一次较系统发现秦律。它的出土,使中华传统法律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对研究中华法系沿革有重要意义。

《简牍探中华》第三期结合《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封诊式》《语书》《为吏之道》及秦军士兵“黑夫”和“惊”的家书木牍等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始记录,采取“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创新叙事手段,以“秦律”为故事主线,串联起云梦睡虎地秦墓主人“喜”和“衷”的法治人生,严谨而不失新意,真实而不失温度,有益于传播秦汉简牍研究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以“简牍”为切入点展示简牍文化、解析简牍故事

我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四十多年前参与整理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画面却仍历历在目。1975年底,湖北省云梦县在城关修建水利工程时,发现一批战国至秦代的古墓。其中第十一号墓中出土大批秦代竹简,保留了大量战国时商鞅变法后秦国至秦代法律文献,一时轰动海内外学术界。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领导下,我应邀和李学勤等先生一起参与这批珍贵秦简的整理工作,并负责注释、翻译《秦律杂抄》。这部分简牍共四十二支,发现于墓主腹下位置,所载秦律应是根据应用而从十一种法律中摘录的部分律文。内容主要是军官任免、军队训练、战场纪律、战勤供应和战后奖惩等,也很重要。《简牍探中华》通过对云梦秦律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带观众窥见两千多年前秦的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规制和司法等领域法律及社会风貌。其立法之严谨、执法之坚定,极大扩展了人们以往的认知。

图片2

上述法律中,农林牧方面:改革土地所有制关系,保护水流、林木、鸟兽,牛羊饲养按母牛羊数目规定繁衍产仔比例;手工业方面:注意徒工培养、生产定额和质量监管,生产器物的部件标准化;商业方面:市场的商品一钱以上要标价,外部客商入境须车马检疫,与秦人做生意必先向官府登记;社会治安方面:邻里相保,在外面看到行凶杀人,百步(秦一步合今1.38米)之内要救援;司法方面:审讯人犯不提倡笞打,凡经笞打,要在口供记录中予以说明,定罪要求证据并依据法律,对判决不服允许上诉,判处不公,按故意或过失追究官吏责任。秦最后能实现全国统一,重要原因是其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也是整个文化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和秦汉简牍,如临沂银雀山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简、云梦睡虎地汉简、里耶秦简、岳麓书院秦简、包山楚简、长沙汉简、居延汉简和清华大学战国简等等,系统而直观地向世人展示了包括战国秦汉时期法律在内的大量古代历史典籍与文献,弥补了传世史料记载之不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

《简牍探中华》以“简牍”为讲述切入点,创意独具、内涵丰盈。期待本栏目推出更多优秀作品,继续向公众展示简牍文化、解析简牍故事,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简牍学研究的队伍中来,以青春之力助将会继续发现的千年简牍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刘海年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