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因地制宜地打造科技创新区域模式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24年04月15日 11:05 | 作者:樊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首先,激活并最大程度发挥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动性是关键,在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应该以国家科技创新力量为主体、在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引领我国建设为科技创新强国的同时,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则应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为主体,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链条的短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急迫需求。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则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创新力量和企业创新的双主体作用。我国早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三线地区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必须结合国有经济的重新定位和国之重器制造业、国防工业的重塑,激活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三线地区科技创新力量活力。

其次,为了使欠发达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掉队,既要着力围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方向,培养科技创新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创建区域间科技创新的合作新机制,在国家创新一盘棋中破解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力问题。

一是发挥体制优势,利用行政力量配置战略性科技资源。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科技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往往主要靠的是行政力量,我国更具有这方面的体制优势。

二是适应市场规律,借用经济杠杆增强欠发达地区在解决特色科技问题方面的创新能力。西部创新的重点应放在资源优势如何转变为产业优势的科研领域,立足能源和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面向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和生物工程以及军民融合等方向,用投入、项目、待遇等经济手段,实施西部与东部同工、薪酬却显著高于东部的制度,打造谁为西部发展献青春、献终身就得到一生关照的社会风气和制度保障。

三是把企业创新推到重要位置,提高西部创新产出效率。建立企业在西部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基金和激励机制,对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企业收入所得税实行减免或返还,显著提高在欠发达地区科研成果转换获得额外收益的水平。

第三,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抓手,重塑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新的发展格局。

一是发挥科技创新中心或高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构建相对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屏障,形成较高农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成为支撑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空间单元。

二是加强创新和产业空间高度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向城市群都市圈集中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布局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地。在山东半岛、中原、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北部湾都市圈地区,着力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优化提升传统加工制造业,集中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区。以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喀什、拉萨、昆明等中心城市为主,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对外贸易相关产业,培育壮大高原生物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打造我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在成渝、关中、辽中南、山西中部城市化地区,激发国防科技资源活力,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承接产业备份,打造军民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作者樊杰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