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多措并举、一体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4月15日 13:41 | 作者:施卫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在创新中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多措并举、一体推进。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迁的源头活水,青年科技人才又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一大批集创新意识、核心能力、职业精神于一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性支撑。为此,应统筹推进教育创新,主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评价体系。还要整体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打通科技与教育、教育与产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提高各类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

南通大学在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探索。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及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实体运行的张謇学院。张謇学院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跨界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设置“智能+”大类专业,学生前两年进行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按自主选定的大类专业范围内的专业培养。学院全方位、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面向“智能+”行业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厚的智能类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从事新一代智能产品、装备、生产线研发制造和管理工作,并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智能类行业具体领域实现信息化改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施卫东系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教授)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