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二期

回顾光辉史 丹青颂党恩

2024年04月15日 17:15  |  作者:魏子萍  |  来源:《画界》2023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时,全国政协委员、画家董希源从他历时三年多、行程五万多公里的“重走长征路”大型红色写生作品中,精心挑选出《雄关漫道真如铁》《遵义会议旧址》《乌江天险红军渡》《赤水长流红军情》《四渡赤水纪念碑》《大渡河激勇士情》等6件丈二匹以上的巨幅画作,向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献礼,表达自己“回顾长征史,丹青颂党恩”的深情厚意,也希望以此展现全国政协委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昂热情,通过生动地描绘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来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以及对祖国日益发展壮大、人民和谐安康的美好愿望。

赤水长流红军情170×365cm--董希源

赤水长流红军情170×365cm--董希源

长期以来,董希源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中国的传统艺术,深入扎实地学习掌握国画创作技法,作品气势恢宏、气象万千,表现题材丰富多样,逐渐形成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风格。他将自已独特的个性风格、审美意趣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富有传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精美画作。董希源一贯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情怀,很自然地使其成为中国美协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响应者。他选择的是从中共党史重大题材入手并重走长征路,用笔墨去描绘他心中景仰已久的红色之路。从2015年10月开始,他历时三年多,行程五万多公里,寻访了一大批中共党史和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发生地,并都在现场以丈二匹以上尺幅写生创作了47幅作品。这批作品曾多次被中国美协、福建省文联、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成果,先后在北京、福州、漳州、龙岩、贵阳、成都等地举办全国巡回汇报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认为这样的主题展览是一次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艺术教育课,是传递时代正能量、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有效载体。

雄关漫道真如铁150×365cm--董希源

雄关漫道真如铁150×365cm--董希源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红色写生之旅中的川贵之行。四川、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两个重要省份,在中国革命的岁月长河中有着光荣的历史,当红军走出贵州的时候,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长征中的伟大转折。 2016年5月,董希源在红色写生之旅中多次穿越川黔边界,辗转于遵义、娄山关、乌江渡、怀仁、九子滩、大渡河、夹金山诸地,感受历史风云,追寻红色记忆,搜集创作素材,获取创作灵感,并且在绘画艺术思维中融入革命历史思维,使其作品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为更好表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董希源深入川山黔水,翻山越岭,攀岩涉滩,栉风沐雨,在各个红色遗址上架设超大画板,现场写生,先后创作出《雄关漫道真如铁》《遵义会议旧址》 《乌江天险红军渡》《赤水长流红军情》《四渡赤水纪念碑》《大渡河激勇士情》等一批尺幅在丈二匹以上的巨幅画作,以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展现和讴歌川贵这片神奇的热土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乌江天险红军渡150×365cm--董希源

乌江天险红军渡150×365cm--董希源

董希源这批大尺幅红色题材写生作品,饱含深情,可以看出他深入生活不仅“身入”,而且是“心入”“情入”。他以对传统国画研修所积累的学养,以自身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感悟和对艺术本体精神内涵的理解,在红色历史题材的写生与创作两个命题的结合上、在传统笔墨表现当代意境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他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追忆长征,追写红色历史,这是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重,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颂扬,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综观整批作品,尺幅巨大,气势撼人,画面壮阔雄浑、大气磅礴,笔墨语言丰富多彩,细节交代深入具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跃然纸上,可谓是“一画一故事,一幅一光荣”。

遵义会议旧址150×365cm--董希源

遵义会议旧址150×365cm--董希源

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画家,董希源以创作实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实地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一名画家的朴素心声:用浓墨重彩抒发对党的历史、对人民的奋斗、对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时代的热爱和讴歌。

大渡河激勇士情170×365cm--董希源

大渡河激勇士情170×365cm--董希源

董希源

1964年生于福建诏安,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