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二期

山重水复开新境

——读牛克诚的山水画艺术

2024年04月16日 16:38  |  作者:吴为山  |  来源:《画界》2023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我历来羡慕历史学方面的学者,因为知史者,不仅明理,以史为鉴,开拓未来,还可以让自己虚拟生活于遥远的时空,与古人对语。另一方面,学史的人也时常羡慕艺术家。艺术家可以在鲜活生动的美的图像中映照历史,抒发浪漫想象,融现实与历史、汇客观与主观、化物象与形式于一体,而创造一个别开生面的自然。

当然,既是历史学者,又是艺术家是再妙不过的完美了。

粲-景(国画)180×48cm×8-2018年-牛克诚

粲-景(国画)180×48cm×8-2018年-牛克诚

我的朋友牛克诚兼具两者,可以说,他打通了历史与艺术的学科围墙,如鱼得水般地在理性与感性、继承与创造的双重变奏中实践人生的探索与追求,其乐无穷。

克诚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入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从通史的研究角度聚焦美术历史,这本身就有异于一般美术史研究者的视域。它使克诚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学、历史学方位观察研究美术现象,从而更深刻地透视美的创造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及其本质。辽博丰厚的藏品可以印证他对美术史问题的认识,由此,研究、临摹、创作三位一体成了克诚的工作。这种良好的循环使得他对技法、技巧的把握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形而上之认知,也使其理论研究的结论更富于深刻性和针对性。

花开富贵(国画)209×124cm-2019年-牛克诚

花开富贵(国画)209×124cm-2019年-牛克诚

之后,克诚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这里美术史论研究与美术创作的氛围浓郁,毛泽东主席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题写“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该所历史上,以首任所长黄宾虹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中国画家,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底蕴深厚,形成以厚润华滋为审美取向的古典美学架构。他们坚守民族文化的故土,且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园地不断呈现新意。同时,该所也有以王朝闻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建构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美学体系。我与克诚深度的学术交流和个人友谊的建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8年,我由南京大学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虽然之前我就关注牛克诚及与其有关的色彩理论,以为他是“老者”,但见到他本人,方知眉清目秀、具有儒者风范的牛克诚是位中年学者。作为美研所的所长,我对全所同事的学术成果和状态都认真研究,以便更好为大家的科研做好服务。克诚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曾游学东瀛,对于中国大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及明清版画对浮世绘的影响,对于东洋画宁静逸远的意境,对于由壁画造型色彩和工艺美术而转化为富于装饰风的日本绘画,有很深的学术体验。这为他之后积六年之功完成《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思想与学术基础。

溪山晴暖(国画)97×180cm-2022年-牛克诚

溪山晴暖(国画)97×180cm-2022年-牛克诚

看山、观景、跳出山中,才能识其真面目。克诚之所以专注于中国绘画色彩学,在于他从中国历史上的绘画色彩被日本画家借鉴而形成的新样式,悟得传统生命力的价值;也在于他通过对以光源色、环境色为主体的西方色彩体系的研究,更为明确地认识到以青绿山水为基调的中国色彩的客观自然性、主观形式性,是独立于西方色彩体系之外的另一种价值存在。对其展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将研究心得运用于创作实践,必将丰富人类对美的发现与表现。

从李氏父子创着色山水、南宋“二赵”以水墨皴法融入用色,明仇英、张宏以实景青绿而开新境,到现代张大千、刘海粟以青绿为主色泼彩,且引入外光。中国绘画的这一色彩之路成为牛克诚学术研究之理路,也成为他在绘画实践中不断研习运用的艺理。由是,他的绘画在其自创理论的影响下,通过临古,慢慢从程式中找到规律;通过写生,渐趋实现对山川景象的内化;通过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五色交融、格调高古、云山互答、诗意盎然的风格。其用色通过色相的层层对比,油然生成色阶的节律和诗韵。观其作,首先因色彩的灿烂之美而动人心魄;渐入其境,层峦叠嶂,峰回路转,飞泉如练,祥云渺渺。克诚以其独特的风格营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仙山琼阁,以兼工带写的艺术表现抒写了丹青妙章。

嵩峦秀(国画)180×97cm-2021年-牛克诚

嵩峦秀(国画)180×97cm-2021年-牛克诚

近年,我和克诚多次同行于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活动中,赴四川阿坝地区,入内蒙草原,跋青藏高原,览宁夏青铜峡黄河滔滔……,克诚手不离画本,以水彩色调之微妙记录造化之变,峻岭悬瀑、百川奔流、松石精神、云水风度……,这为他作品中的时代气息、生命气象充盈了能量。

在克诚的绘画世界可听前贤的诗吟,可感生活的温情,可观自然的流韵。山重水复皆为心象。

学者的意义,在于从研究规律中发现新的理论,且著书立说,晓之于学林;艺术家的意义,在于以鲜明的风格表现其所认识的世界。具有高度理论修养的艺术家,或曰具有高超艺术水平的理论家,其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必然生发为情理交融的艺术。

克诚君,在此双轨并行……

2022年5月1日于中国美术馆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 民盟中央副主席 中国美术馆馆长)

牛克诚  

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至1997年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在日本学习日本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组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会委员等。

绘画作品入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以及“法国国家对比沙龙展”“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国际展,获“首届中国美术奖”“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奖等;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主持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色彩学”,主持完成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绿装》,出版《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丛书·牛克诚》等。


责任编辑:邢志敏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