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二期

浙江油画的三个特点

2024年04月16日 16:38  |  作者:许 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青史为证,湖山纪叙。1928年,清明新过,国立艺术院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孤山北苑成立。油画家林风眠出任院长,蔡元培先生在开学仪式上发表《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讲话。国立艺术院的开创,高举“四句教”的宗旨:“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贯彻的正是蔡元培先生中西融合的思想。国立艺术院的建立,让杭州和浙江的美育事业,尤其是油画的西学东渐、扎根传播,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跬积和支持,由此收获了一个颇高的起点。

千山奔海图(油画)400×1800cm-2022年-许江-孔凡博-赵军--合作

千山奔海图(油画)400×1800cm-2022年-许江-孔凡博-赵军--合作

浙江油画伴随着中国美院的成长,经历了几代人的筚路蓝缕与世代风华,呈现出今天蔚为壮观的发展。如何为浙江百年油画的发展把脉定位,展现其在中国油画中的独特华彩,这既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也是关乎未来发展的、溯源性的学术课题。浙江油画百年从国美的创立、从林风眠先生那代人那里走来,必然浸染了他们风雨人生中的艺术品格。这一品格恰与最早的李叔同先生的温雅朴厚相近,是一种情兼雅怨、惜诵抒情的诗性精神。这一诗性精神,既是西湖湖山栖居、浅唱惜诵的世代品性,也是林风眠先生、吴大羽先生们深固难徙、壹志履远的时代激情怀抱。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惜诵》中慨然唱曰:“惜诵以致愍兮,发愤而抒情。”愍,同悯,意指忧患、痛心。朱熹批曰:“惜者,爱而忍之意。诵,言也。”以痛惜的情绪来进言,以致跬积而为忧愍之心,在悲愤的心境中抒发诗人的真情。如是,正是惜诵致愍、发愤抒情的本意。用这样的诗句来表现林风眠先生一生数度离校、寂然独立却坚持痛惜兴答、悲悯诵唱的诗性人生,正是生动而又明晰的。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他的艺术,似乎都是彩墨小品,而非油画,同时在历史上,他的艺术又屡受批判排斥。但正是这些亦中亦西的绘画,以其永难割舍的油画的人性发微和近世的变革理念,酿化而为独具中国传统特点的沧浪情怀,蕴含着屈原以来中华抒情诗性传统的大端,发出人性的赤诚殷殷、绵延不已的史诗鸣响,成为中国现当代绘画转型的经典。这种惜诵悲悯、发愤抒情的精神,代表了绘画的诗性想象、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深刻关联,在吴大羽、倪贻德先生的身上,在吴冠中、赵无极、席德进先生的身上,在王流秋、金冶、朱金楼、肖峰、全山石先生的身上,甚至在“八五新潮”的前卫实验青年们的身上,在今天手握画笔的一代代实践者们身上,辉映返照,发扬光大,以悲悯蕴香草美人,以天地作心胸形廓,情兼雅怨,往赠兴答,成就中国油画的一脉激浪湍流,生生而不息。

青山深翠(油画)73×50cm-2021年-许江

青山深翠(油画)73×50cm-2021年-许江

温雅朴厚、孜孜不倦的语言精神,是浙江百年油画的又一重要特点。上个世纪90年代,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先生退休伊始,就赴欧洲的各大美术馆研摩油画的语言,并在意大利古城博罗尼亚开辟了一个研学基地。全山石于50年代始赴苏联的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国从事油画的教学,创作了《宁死不屈》等重要作品,成就了那个时代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标杆性作品,同时又在中国美术学院主持现实主义绘画的教学。他的油画代表了中国油画史诗创作的高度,塑造了国美油画教学的全国性影响,却又在退休之年,以陶然卓立的姿态,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油画语言的研究,“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远在油画传统的原乡,全先生以罕见的激情,投身于油画语言的缘构的境域之中。他现场研究卡拉瓦乔、提香、鲁本斯,虽已高龄,却寂然就醉,流连忘返。在直面油画传统经典原作的对话中,全先生深化着绘画语言的体验,不断地提升着某种品性的高度。进而,全先生秉持严格的学术精神,向中国油画界提出语言研究的持续深化的命题,并在语言感受力的深处,淘洗眼光,淬化识见。本世纪以来,全先生尽其所能,带回一批批欧洲油画原作,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并以他对油画的锐见卓识,引进兼有库尔贝、提香等经典大师,又有尼古拉·费钦、莫伊申科、巴巴等对中国深具影响的旗手画家的大型展览,出版相关研究型画册,举办多次油画高级研修班,孜孜不倦地参加并辅导重大题材创作。全先生以自己的卓然识见、深度体验,极具强度地推进了中国油画的语言研究的高度,使浙江成为富有全国影响的油画学术重镇。在他的身上,蕴含和跬积着油画史诗的叙事和表现的风雅内涵,蕴含和跬积着某种东方绘画的语言缘构的深度倾向。

天台奇木(油画)73×50cm-2022年-许-江

天台奇木(油画)73×50cm-2022年-许江

艺理兼通、存疑求真的学术精神,是浙江百年油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具象表现绘画正是其中富于代表性的重要现象。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艺坛处于一个全面开放的局面中。一方面,当代艺术异彩纷呈,各种思潮交相影响;另一方面,某种乱象又让绘画迷失方向,样式化倾向乘着市场之风,使绘画的多样性、创造性出现严重的式微。当此之时,旅法艺术家司徒立先生带来具象表现绘画思想,针对当代艺坛的危机,富有远见地提出具表绘画的方法论体系,并在长达30年的历程中,与国美油画系的师生一道,建构并力行这一思想和方法体系,为“图像时代绘画何为”提出了别开生面、持续发展的学术方案。具表绘画的核心观念在于:第一,坚持现场写生,强调身体对与之长相浸润的世界的沉浸关系,寻找“一个被生活了的地方”。第二,强调以“应物而无累于物”为核心,建构存疑批判和诗性兴发交相作用的方法体系,在心手相通、存疑兴答的过程,遭遇绘画意象的觉醒。第三,以现象学、存在哲学为思想背景,进而与中国天道思想、诗性传统相融合,体察某种源自生命存在的绘画体验,营造一条写意体象的缘构之路。我们这代人,经历“文革”和改革开放,天然地带有一种变革与批判的浪漫激情,始终怀揣某种思想启蒙的理想。一方面,对思想的力量抱有永恒的向往;另一方面,对所有固有的、僵化的东西,存持警觉和批判。具表的核心观念点燃了大家的思想和绘画的激情,由之获得了持久自省和启蒙的力量。具表30年,秉持写生、意象、缘构的三重内涵,深刻地影响了国美的绘画及其教学,淬炼着当代油画的一系列核心命题,磨砺了一批重要的艺术创造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具表研究以其哲思的倾向,独树一帜地举起绘画方法理论博士研究的旗帜,成为国美乃至中国最早的实践类绘画理论研究博士生培养的学术方向,其研究成果构筑了绘画的新辞典体系,跬积而成艺理兼通、中外融通、古今会通的绘画方法论。具表研究以突出的思想背景和学术力量,加强了油画将研究的核心转向语言、诗、道路和缘构的发生,引领绘画实践转向“道”和经典的语言体验,并从那里确定思想的轮廓,让西方现代的批判性哲思与伟大东方传统的源头相遇,来实现“自身缘构发生”的方法与深度。30年来,具表研究代表着浙江与中国当代油画思考的高度,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始终受到国内外绘画界乃至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雁山洞天(油画)73×50cm-2022年-许-江

雁山洞天(油画)73×50cm-2022年-许-江

许 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作品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等重要奖项。近年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大型个展。倡导创办了“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平台。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