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变革创新深化“双减” 迭代升级更加“友好”

2024年04月19日 15:40  |  作者: 丁凤良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07vds71k000-7sbn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学校课程在时间、形式、内容方面的保障得到丰富和完善之后,学校已经实现学生整体留在学校接受课后服务,对此家长也给予了赞许和支持。今后,应如何更好完成并落实好高强度、高标准、高品质的工作要求,学校需要尝试并运用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才能收获新成效、新成果。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在不断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变革与创新,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要紧紧围绕聚焦学生友好型学校来构建和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回应学生需要,聚焦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舒展与适切”; 二是尊重学生自主,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自主与灵动”;三是丰富学生选择,优化资源供给,让学生感受到课后服务的“全面与丰富”。

回应学生需要,聚焦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舒展与适切”。

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学校必须要秉承和坚持学生主体观,学校各项工作要回应和落实学生的合理需求。为满足学生活动需求,学校组织了特色鲜明的各项主题活动。例如,学校在每年三月组织心理健康周,四月组织体育节,五月组织艺术节,十月组织科技节,十一月组织悦读节,十二月组织智慧节和英语节。为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学校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学校还给予教师一定自主权,教师可以利用广播操后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晒晒太阳,打打滚儿;或是借助中午时间,让学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为满足学生对营养午餐的需求,学校后勤食堂想尽办法,丰富午餐的花样,坚持炖菜与炒菜相结合,让午餐既好吃,又有营养。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方面,学校倡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严格作业设计和布置,坚持面批和作业错题改正清零。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学校丰富社团门类,在体育特色项目武术、足球等基础上,增加体育类摔跤、射击、篮球等社团,此外还增加了艺术类音乐剧社团和科技类少年科创学院等。在引导学生养成礼貌文明习惯方面,学校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值周,在校门口每天都会有六名学生身带绶带,向早晨进校的师生问好。为回应学生建立良好师生、生生关系的需求,学校要求教师严守师德,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要求教师要采用用心呵护、用爱温暖、用智启发、用情感动的方式来开展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放学问题上,家长提出放学过于集中且拥挤,不便接到学生,学校及时给予回应,采用分散放学的思路,南校区放学时开放四个门,将四个年级分散放学,收到很好效果。校园里,经常会看到学生遗失的衣服、水杯、跳绳等物品,学生想找的时候又找不到,学校就专门安排收纳衣架,放在校门口,不仅有序而且便于寻找。

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教育和校园生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友好型的校园不仅要引导学生喜欢和向往每天的校园生活,更要通过校园生活培育学生的心灵美好。

面对“双减”带来的改变契机,学校应该坚持学生立场,主动回应学生的需求和需要,从供给侧主动改进和完善。学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考、持续改进的思路,构建系统化的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架构和机制,以此来支持学生友好型学校的构建。聚焦发展需求,回应学生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舒展和适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学生的合理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且持续的满足,每天都应该有进步,有新的收获;二是学生每天愿意走进校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是快乐的,是舒展的;三是学生的需求要得到结构化的满足,而不仅仅是有选择的满足和个别单一需求的满足;四是学校管理者要处理好学生整体需求与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尊重学生自主性,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有趣与灵动”。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各学科坚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范式,以此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具体推进和落实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教学模式引领。学校课堂教学聚焦学生学学习力提升,重点关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信息筛选、分享交流、迁移运用和质疑反思六项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关键能力培养,语文、数学、英语和道德与法治分别聚焦问题引领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进行实践。

二是聚焦专题精研教学。“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成为重要课题。学校借助名师工作室研究课、年级视导课等,进行专题研究,开发专题案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本学期语文学科聚焦“单元整体教学”专题研究,提升教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数学学科聚焦“算理算法一致性”领域进行研究,深化对新课程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体育和舞蹈学科聚焦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民族团结元素,进行民族舞蹈健身操的实践研究,不仅提升学生体质,同时也融入美育教育;美术学科聚焦学科融合,教师尝试将美术与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等。

三是深化技术教学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不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维度,还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学校教师还参加了中小学信息管理平台全国微课录制工作,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教师在知识教学、新课引入、概念讲解、习题讲解、课后总结等方面,精心设计,反复打磨,真正做到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创新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是体现学校教育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质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掌握和思维水平的高低,课堂教学的创新更是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品质。尊重学生自主性,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有趣和灵动”,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学校教学活动要聚焦指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学校课堂教学及其管理方面要具有基本规范,在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学科测试(专项测试)、听课反思等方面要具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三是学校要在学科教学方面探索特色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学,保持各学科教与学方式研究的持续迭代与升级;四是学校适当进行学科融合、学科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要将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学进行适当融合。

丰富学生选择,优化资源供给,让学生感受到课后服务的“全面与丰富”。

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主要变化是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一是聚焦“五育七树”,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学校结合“五育并举”,在学校推行“五育七树”,从“育格树人、启思树人、健体树人、立艺树人、实践树人、激趣树人、培能树人”七个方面建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优化课程供给,培育学生能力、素养。学校在“发现更好成就最好”办学使命的引领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发展潜能差异,在课后服务时段为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提供“菜单式”课程,从原有的看管和辅导作业到本学期的107个门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注重挖掘校外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学校艺术社团引入音乐剧、中央民族乐团教师、经验丰富的京剧专家等进行指导。再比如,学校引入海淀区教委社会培训机构白名单内的机构支持数学学科类的课后服务,对资优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学校还借助院所和家长资源增设法治教育、科学普及、军事简史等课程。

三是拓展实践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在被评为“海淀区劳动教育特色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本学期课后服务劳动教育在原有非遗动手制作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校园菜园劳动课程,劳动基地实践课程从内容和领域方面都有相应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践行劳动,成为知行合一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后服务是“双减”背景下,学校工作中的新课题,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学校主动作为,深入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同时还能为学校整体育人提供有力支持。课后服务虽然是课后延伸的部分,但是应该成为对国家规定课程的有力补充。课后服务虽然是着眼于兴趣的培养,但是学校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对学生关键能力进行培育。丰富学生选择,优化资源供给,让学生感受到课后服务的“全面”,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要服务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落实;二是学校课后服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优质课程选择;三是学校课后服务要服务于科技艺术体育等特长的培养;四是学校课后服务要适当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以补充学校师资课程的不足;五是学校课后服务要整合家长、社会资源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围绕构建学生友好型学校,学校从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舒展与适切”、课堂教学的“有趣与灵动”和课后服务的“全面与丰富”三方面进行实践,这仅仅是学校变革与创新实践的三个切入点,其实还有很多方面或者角度可以进行深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管理架构的优化,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等等。作为基础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坚持学生主体观,立足于未来对学生成长的需要进行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学校规模有大与小,学生人数有多与少,但是学校都要坚持系统性变革与创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育者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这样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作者丁凤良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唐芊尔采访整理 )

编辑: 凌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