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世界读书日 | 政协委员热议:数字化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阅读

2024年04月23日 08: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推动未来”。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

1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三级委员谈读书》栏目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采访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常委、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CEO刘燕。人民政协网记者 康亮 摄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悄然改变,读书的时间、空间也不断压缩。当短视频盛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很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要坚持阅读?又该怎么阅读?部分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认为读书、做人、做学问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要‘立’,其次是要‘守’,最后才能‘成’,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表示,从读书习惯的建立、阅读兴趣的坚守到汲取精神力量成就有意义的人生,是自己一直坚持阅读的原因。

“人生经历虽变换,书香阅读能致远。”如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黄宇光所言,阅读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生活品质。

△一位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一位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在全国政协常委、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看来,在一个人的求学成才阶段,读书学习是探索知识、拓展思维、培养情感、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这应该是大家对为什么要读书的最自然、最基本的认识。

“但对于‘为什么要读书’的认识不应该仅停留于此,还要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离开学校之后,为什么还要读书?二是数字时代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为什么还要读书?”程永波表示,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们要立足社会,紧跟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读书学习。

程永波呼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很难做到古人那样的手不释卷,但一定要抽时间阅读,这也是调节情绪、净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希望大家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告诉记者,外出旅行或者在车上都可以常备阅读书籍,可以随时翻阅,随时获取知识和能量。“养成读书习惯后,阅读渐渐变成了一件既畅快、又受益的事。”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CEO刘燕坦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迭代,才能看清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典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读书,应该读什么?委员们普遍认为:读经典。

“经典,经岁月而不灭,历风雨而不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著作在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郭媛媛表示,一代代人要接续下去,走近经典,阅读经典,领悟经典的魅力。

△学生们在阅读。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学生们在阅读。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期间,郭媛媛连续担任6期委员读书“国学”读书群群主。“一个很大的感受的是,经典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老子》《尚书》《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应该好好阅读、反复阅读的经典,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中华文化的精髓。”郭媛媛表示。

程永波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经典”读物,并不仅限于中外文学经典,还包括各个学科、领域自己的经典著作。从宏观层面看,阅读经典就是承担起传承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的责任,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赓续人类文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所说的‘旧书’,何尝不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但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阅读考验,同样也能解答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人生叩问。”在经典作品的选择上,程永波表示,可以依托成熟的书目,所谓“目录明,方可读书”;在经典作品的解读上,也需要注意选择好的作者和好的出版社。

“经典具有普适性,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阅读,又能体味到不同的内涵。所以,读经典,就是与历史对话,与思想碰撞,用以指导为人处世。”刘燕说道。

数字化时代也可以高质量阅读

数字时代,阅读资源更为普惠、丰富,阅读手段更为高效、便捷。但很多人发现,读书平台和手段多了,却难以集中精力静心阅读。到底该如何阅读呢?

“全民阅读,除了在供给侧增加书籍的数量、丰富阅读种类和渠道之外,还应该提高阅读的质量——优质,不仅优在内容,还要优在渠道。”

如何做到“优质”?郭媛媛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人机协同。“运用好人机协同这一新质生产力,可以更便捷高效地充实人们的知识信息,升级人们的阅读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郭媛媛表示。

△小朋友在阅读书籍。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小朋友在阅读书籍。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摄

“要充分利用数字阅读随手可得的优势,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全国政协委员、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顾问许进表示。

“‘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改变的仅仅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却没有改变阅读的内涵与实质。”在程永波看来,数字化时代同样可以实现高质量阅读,关键还是看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内容,是否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最合适的阅读方式。

“新技术可以节省人们的时间,也并非完全无法促进人们深度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重要的是如何在海量信息资源中吸纳真正的养分,如何弥合信息获得与知识习得、智慧启悟之间的距离,如何主动鉴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拒绝让渡自己思考的权利,从而在阅读中突出作为读者的主体地位,真正感受文化滋养,实现阅读对自身的意义。”程永波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同样也表示,无论是传统的纸质书籍还是现代的电子读物,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度和阅读的专注度。

“在数字时代,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鲁晓明建议,通过学校教育、家庭引导及媒体的正面宣传,鼓励青少年探索多样化的阅读资源,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如创建互动性强的阅读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读书活动等形式,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在数字时代中更好地阅读和成长。

“我们应该拥抱和享受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广泛、个性、互动、便捷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打开多元、立体的阅读方式,才能满足人们探索未来的需要。”刘燕说。



记者:李木元 周佳佳 易欣 崔姝音 康亮 赖仁杰 许义甫

摄影:贾宁

文字编辑:李彬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