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资讯

千年炉火耀州瓷

——“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陈炉

2024年04月26日 10:30  |  作者:李梓源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坐落着当今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陈炉古镇,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描述陈炉:“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连地面也是瓷片儿竖着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

阳春三月,春风徐徐。由中国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陈炉古镇。穿行在陈炉古镇高低错落的院落里,采访团成员在一砖一瓦中感受“渭北瓷都”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坚守。

“采集回来的陶土在池水中沉淀,细泥用来制作精美的耀州瓷器,粗泥则雕刻成生动的泥塑,大家眼前的这面墙就是我们家28年来的骄傲。”陈炉古镇王家瓷坊第六代传人王战军自豪地向到访者介绍着他的“作品墙”,“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生活中的点滴灵感加工创作,既有传统的陶瓷造型,也有充满现代感的创新设计。”

在“作品墙”上,百余件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泥塑、陶瓷工艺品有序地排列在网格内,雕琢精美、动感鲜明。“作品墙”最上方,一只人形的小马泥塑“站立”在展台之上,左手捧着如意,右手擎着元宝,“远道来的朋友,首先祝你们立马如意、立马转运。”王站军指着泥塑笑着说。

“原来是这个意思!”采访团成员纷纷恍然大悟。

“这雕塑背后都是故事,秦腔不唱吼起来,油泼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王战军幽默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这‘陕西八大怪’都是咱‘老陕’从古至今的习俗,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记者朋友们,这只是‘开胃菜’,咱陈炉古镇真正的宝贝还在后头哩。”

“和土为坯,转轮就制,一转就是千年。”王战军介绍,耀州窑创烧于唐代,曾服务于皇家,宋代达到鼎盛时期,陈炉陶瓷烧造历史长达1400年,炉火一直不断,创造了世界同一个地方陶瓷烧造时间最长的纪录。

“太神奇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与陶瓷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代代相传,才让这份古老技艺散发出新的光芒。耀州瓷应该走出国门,在世界展览,这有利于提升耀州瓷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我一定要将这里丰富多彩的瓷器文化传播出去,讲好陈炉故事,讲好陕西故事!”同行的美国新龙传媒副社长韦元龙激动地说。

王战军介绍,在陈炉古镇,家家户户都会做瓷,工坊里的工人都是本地居民,拉坯、修坯、绘画纹饰、施釉,大家分工有序,技术娴熟,“现在制作的就是陈炉独有的传统青花瓷——‘大老碗’瓷器,我们当地人叫做‘蓝花’。”只见绘画的技师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缠枝牡丹与几尾小鱼,“大老碗”随即鲜活起来。

“在陈炉古镇,我们的耀州瓷是立体的,是有生命在流动的。”王战军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耀州四宝”——倒流壶、良心壶、凤鸣壶、公道杯,“倒流壶是注水口开在壶底的水壶,注水后翻过来,壶里的水却点滴不漏;良心壶从同一个壶嘴里能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酒;凤鸣壶是以凤为型体、牡丹饰身的陶瓷酒具,壶中盛酒之后晃动,能发出像凤鸣一样的声音;公道杯的底部有一个漏孔,注水到合适的高度就滴水不漏,过满则水流殆尽。”王战军介绍,这些瓷器背后,不仅仅代表着匠人的高超技艺,更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德国的宁芬堡皇家瓷器、KPM柏林皇家御瓷和迈森瓷器一直以其优异的品质享誉全球,耀州窑代表着陕西手工艺的‘工匠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德国制造业有着相似之处,我愿意穿针引线,促进两地交流学习,合作发展。”《德国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刘贵江说。

“这里的瓷器千姿百态,极具质感,不仅是独具匠心的工艺作品,更是这一地区人文、历史及地理的缩影。”在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看来,将文创产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实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陈炉人特别注重瓷器的质量,残次品都被用来装饰自己的家园。”正如王战军所说,行走在陈炉古镇,窑洞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路旁罐罐垒墙,瓷片铺地,在阳光的映射下宛如一幅油画,极具观赏性。(记者 李梓源)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