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资讯

天津市南开区古诗词吟诵非遗项目传承人汤国兴: 弦歌不辍叶吟相继

2024年04月26日 10:33  |  作者:田英宣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天津市南开区古诗词吟诵非遗项目传承人汤国兴,上中学时便跟着恩师罗修文学习吟诵,数十年来,他一直弦歌不辍,收集、整理了古乐谱300多篇、简谱400多篇、传近百首,并组建了“雅韵歌坊”,传习古诗文吟诵。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汤国兴动情地说,“我今年已是朝杖之年,虽身体康健,但时不我待。眼看着老祖宗遗留的宝贵的传统瑰宝——吟诵这一非遗项目,在传承中仍遇到不少困难。我虽然在理论层面著有吟诵初级、中级、高级、高研班教程和大纲以及一系列理论传世,但在实操吟诵上所留声音很少。现在我正在整理中小学教材中的诗歌,录音频、做视频,要把吟诵的音频、视频留给后人。”

在汤国兴看来,吟诵好与不好,也有一套评价标准。“首先要尊法,即尊法不拟古,讲究‘吟诵十美’,做到吟诵六字诀——‘诗味,古味,韵味’。这三种味道有了,再穿上古装,配以恰当的身姿、动作,或以洞箫或者古琴伴奏,才是绝妙的清吟曼舞。”汤国兴说,其次,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吟诵。吟诵前一定要觅诗眼、抓意象、明意境、定基调,做到“吾以乐语吟古诗,平仄腔音入当时”。

“我有时候做着饭,走着路,都会吟诵诗歌。吟诵到一定程度,吟得好不好,自己哪个地方有错,自己就感觉出来了。拿吟诵周汝昌先生的《海河柳俚歌》来说,其中有一句,‘海河柳,君知否,根在坤轴枝如秀’。有一天,我听到窗户底下风吹大杨树,叶子哗啦哗啦响的声音,突然来了灵感。深秋风吹叶落,给人带来的是悲凉之感。过去男人们出海,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一说要出海,女人们都很舍不得,全家人都会到海边去送行,因为出海的经常有去无回。这样一联想,我就采用海下吟诵调中长调讽啸式吟法,把河之涛、柳之情、诗之美一股脑吟啸而出——‘海河柳,君知否!’腔音沧桑、悲凉,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海河边上渔民们的艰辛和悲苦。”

在汤国兴所著的《吟诵歌诀》中还有这样一首歌诀:“先人吟诵始大秦,屈子离骚创行吟。孔圣弦诵诗三百,依字行腔合氤氲。唐代格律严谨多,音韵铿锵讲韵辙。桦皮为冠布裘履,樵童牧子皆讽歌。”

这首歌诀讲出了吟诵的渊源。“什么是吟诵?这个问题提得很大、也很实际。我认为,初学者,要牢记以下几点:第一,吟诵是将诗词的字、句按照规律,拉长声音地吟读;第二,吟诵一定要有自己的意象,头脑中要有对象感;第三,吟诵一定要创造一个意境;第四,要把自己理解的情感和作者诗文的情感交融。同时还要记住一条,吟诵是古代学子们学习的方式和古代前贤作家们的创作方式,是一面写一面吟出来的。”

在汤国兴看来,当下吟诵最重要的任务是能够接续吟诵泰斗叶嘉莹先生的夙愿:重新给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他希望中小学、大学、诗社都能恢复吟诵传统,用吟诵的方式学诗、用诗,修身、养性。

“叶先生说,诗可以让人心不死。”笔者认为,诗歌可以给人光明,给人力量。从汤国兴的吟诵人生中,笔者也看到了诗歌的这种力量,也期待更多、更广地传承诗歌吟诵传统。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