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聚视频 特别策划 委员会客厅 微光 微光 欣视角 主播一分钟

首页>视 频>委员会客厅

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活力 ——访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张克镇

2024年02月05日 14:4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医历史悠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12.8亿人次,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总院长张克镇在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时表示,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作为几千年前形成的医学体系,放在今天依然有它的先进性,病因学、治未病等中医理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张克镇表示。

张克镇解释说,中医体系里把“风、寒、湿”等自然因素的致病作用当作三大病因之一,也是最广泛、最普遍的病因。一些现代临床上认为不明病因的疾病,如风湿病、关节疼痛、偏头痛等,都与自然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充分把握背后的原理,很多疾病就能够迎刃而解。

“比如最近天气突然降温,很多人的上呼吸道出了问题,产生发烧、咳嗽等症状,这其实就与自然因素存在一定因果关系,我们在诊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张克镇说。

“中医药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奇迹,不要因为它历史久远,就觉得它是‘落后’的。”张克镇认为,社会上时有一些中西医的争论之声,其实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为目的。”

从大学期间与中医结缘以来,张克镇就将其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他深入钻研中医理论,在传承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首创“生命空间学说”,从人体空间的视角认识生命客观运行规律、人体结构及生理病理规律,将传统中医理论用现代科学方式进行发展与创新。

在临床实践方面,张克镇将生命空间学说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建立起更为安全便捷、易于操作的全新针灸模式——“元通针法”,拓展了针灸治疗的理论与临床范围。在中医诊断方面,他还创新并完善了“尺肤诊断法”,利用前臂部位的各种变化判断全身疾病,避免了病人因受药物等因素干扰造成脉象诊断的误差,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样面临不少挑战。张克镇认为,应当充分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任何一个学科想要发展,都需要和时代接轨。”张克镇说,中医药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要完善表达方式,用当代人听得懂的语言阐释好中医药的本质。同时还要吸收当今时代最先进的理念、技术为中医药所用。

“从古至今中医都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张克镇说,古代中医吸收了哲学领域的阴阳五行学说,将其运用于医学领域,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等。今天,中医也应该更多地吸收西方科学体系里的系统论、信息论、突变论、控制论等先进的科学理论,为中医与时俱进的发展赋能。

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近年来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张克镇以中医常用的针灸针具举例道,“传统的针灸针具比较粗糙,直径较大,也很容易在体内折断。现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针具不仅弹性、柔韧性好,有些还能够结合电流刺激,实现更加精准可控的针灸效果。”

“但与西医相比,中医在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张克镇坦言,中医与科学技术结合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实现质的提升。比如要研制出与中医诊疗相吻合的仪器,需要把中医的内核、逻辑、本质规律用现代科学语言讲述出来,然后将其转变为计算机语言,最后才能够应用到临床的诊断治疗中。

不过,张克镇也表示,真正的医学突破并不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而是医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现代科技手段更多起到辅助作用,要想实现根本上的提升,还需要持续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面发力,这也是每一位中医药从业者的使命。”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除了悬壶济世的中医专家,张克镇还有一个身份: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与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道在校内成立了中医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站,这让他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感触颇深。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张克镇说,中医药文化深入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很多年轻人看到了中医发展的前景,“最大的感受就是报考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根本。张克镇说,当前中医学科依然存在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脱节、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

如何培养出会看病、看好病的中医医生?张克镇的回答是:与时俱进。

“一个真正的‘大医’,要具备知识层面、技术层面、思想层面、道德层面的四种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青年中医人才的方向。”在知识层面上,张克镇认为,最基础的是医学知识,包括传统中医知识和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而文化知识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原动力,科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思考。为此,张克镇鼓励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广泛吸收中医、西医的知识精华,扩大知识范围。

在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技能水平也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张克镇说,中医传承讲究言传身教,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教导学生时也会采用这种方式。每次临床上遇到有代表性的脉象或穴位反应时,他会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一个试,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把脉问诊的技能。

张克镇还认为,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注重思想层面,如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思维等。道德层面则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厚德载物的精神。

“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关怀化为前进的动力,培养好中医药未来的人才,让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医药焕发新生机。”张克镇说。


监制:李木元 汪俞佳

统筹:宋宝刚 李晨阳

主持:韩月

记者:王亦凡

摄像:汪凯 许义甫

剪辑:信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