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国产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报道之一

张澍:国产医疗器械“破茧”亟须政策阳光

2014年02月14日 10:41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去除体制之弊才能助国产医疗器械腾飞

  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美敦力等跨国医疗集团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阵痛,但和中国医疗企业的遭遇不尽相同。

  张澍指出,首先,国外医疗企业走的弯路要短,过程也没那么曲折。第二,国外医疗企业基本上是按照资本运行和市场化的规律来发展的,而中国医疗企业要面临体制上的诸多瓶颈,如市场发育不成熟、行政干预过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第三,国外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品质和质量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国产医疗器械要想冒出来既要看品质和质量,还要看你的公关能力。“可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实力是比较小的,它没有这么多的钱用于公关。结果就是,有些企业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是共公关能力较差,获得不了更多的支持,发展就很难。”张澍称。

  “医疗企业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典型的就是急功近利。”张澍表示,与药品研发相比,医疗器械的投入资金更大、周期更长、风险更高,有的企业研发一种新的医疗器械可能要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总想着投入一两千万,就能马上出成果,不可能的!

  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

  “一种医疗器械质量怎么样、患者是否适用,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厂家,也不是工程师,是临床医生!”张澍说,临床医生接触了大量的患者和各种各样的病情,他们的意见最具参考意义。国外很多临床医生都会参与医疗器械的研究设计。一个医生有了设计方案,他马上会成立公司,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然后去和医疗器械企业商谈合作,这和医院无关。

  国内不一样。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面临着法律、政策和社会舆论三方面的限制。现行法律把医生从厂家那里获得利益的途径规定死了,医生没有利益所得,知识产权、劳动价值体现不出来,就没有参与研发的动力。院方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人,就应该出门诊、做手术、值班,不能做超范围的事情,帮私人企业做事,是不务正业,既不符合法律规定,也不符合医院规定。“我们应该给医生松绑,允许企业与医生合作并为其提供劳动报酬,调动他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张澍表示。

  由于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仅靠企业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国家应大力支持医疗器械研发。张澍建议,政府应制定医疗器械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重点领域医疗器械的发展。可参考国外经验和国内需求,列出十大需要扶持的重点领域的医疗器械,打造若干国有医疗器械产业。

  同时大力培养医疗器械研发专业队伍。张澍称,跨国医疗集团都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而我国的医疗企业在这方面极为欠缺。国家应出台政策,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报考生物医学专业;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

  张澍还建议,对于自主创新的、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医疗器械,应落实《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例,优先采购;同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优先使用。

  提高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容忍度

  “其实,并非所有的国产医疗器械都不如国外的好。”张澍说,以心血管领域为例,部分国产心脏支架和电生理导管已经达到国外水平,患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希望社会各界应对国产医疗器械有一个较高的容忍度。医疗器械是产品,是产品就有可能存在缺陷。那些进口产品都经过了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改进,期间也可能发生过事故,甚至因此死过人,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国产产品出了问题,就一棒子打死,认为国产的不如进口的。我们应倡导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的国产医疗器械。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医疗器械 国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