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调动市场主体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储粮难题——

“粮食”进“银行”保质又保值

2014年02月21日 09:53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这办法好!粮食放‘银行’,企业储得好,避免浪费,还可以啥时想卖啥时卖。”2013年,针对储粮难题,吉林榆树市试点推行的一种以粮食为载体、政府为媒介、农户为单元、企业为终端的“粮食银行”存销商业新模式,取得了农户、企业各方多赢的好效果。

  榆树市号称“天下第一粮仓”,连年摘得全国产粮“状元县”桂冠,全国每200斤粮就有1斤产自榆树。但丰收过后,因存粮不当,造成粮食生霉变质、虫蚀鼠咬现象时有发生。存粮困难成为让农民、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感到棘手的普遍性问题。

  事实上,粮食储存难,在储存环节损失,也是一个全国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户因储粮不当每年损失粮食约为几百亿斤。探索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储粮损失,开发“无形良田”,具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意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要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

  榆树市的“粮食银行”就是在探索实践中对此给出了一个颇具可行性的操作方式。

  据介绍,“粮食银行”的主要做法和程序是:农民在收获后,将粮食直接运往企业保管(最高不超过100吨),企业根据当日粮食挂牌价付给农民10%的预付 款。送粮截止日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粮食在企业至少存放7日,其余粮款可在送粮后180日内或到下一年的8月31日前进行结算。

  在此期间,农民可以按照自己需要,自选销售日售粮。如果农民选择的卖粮日粮食价格高于送粮日价格,那就按卖粮当日高价结算。如果粮食降价,也就是结算日挂牌价格低于送粮日时,那就在结算日价格基础上给予10元/吨的补差价,但不得高于送粮日价格。

  企业不收取粮食的保管费用。农户将粮食送到企业后,企业承担除烘干费外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农户零费用,低风险。粮款采取银行卡结算的方式,农户凭采购凭证到企业结算,企业将粮款直接打到农民银行卡内。

  这种新的存销商业模式一方面可以防止以往存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造成的粮食生霉变质、虫蚀鼠咬等粮食减产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可以随时关注市场粮食价格, 在最佳时机卖个好价钱。既降低了存储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同时,对企业来讲,用10%的预付款就采购到了大量的玉米,减少了90%的玉米收储资金压力,同 时企业也放心地收购了本地优质玉米,减小了收购劣质玉米的风险和损失。

  据介绍,2013年是榆树市“粮食银行”存销模式试行的第一年,共签订了9万吨的供销协议。经测算,为试点企业中粮榆树公司缓解了1亿元的资金压力,农民则避免粮食糟损减少损失300余万元,加上粮食价格上行因素可增收900万元,农民可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粮食 企业 农民 银行 价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