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高满堂:做一个德艺双馨的电视艺术工作者

2014年03月02日 17:17 | 作者:吕东浩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作品要上去,作家必须“沉”下去

  “只有深入体验生活,电视剧创作才能把握住时代和民族命运。”高满堂不论写哪个行当,写哪个题材,写哪个年代,都离不开一线的深入采访,都首先深入进去了解它,成为它的爱好者、探索者、追寻者。“作品要上去,作家必须‘沉’下去,深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深入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中,拿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身为一个高产的电视剧编剧,常年坚持深入生活一线采风,确也不易。发生在高满堂身上的两次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

  1996年,是高满堂创作的高峰期。这一年,他在黑龙江省嫩江平原创作电视剧《突围》时,40岁刚出头,正值壮年。那时候,高满堂有的是精力,很有一股子猛劲儿和冲劲儿,走村串户跋涉多少里路都不觉得累,每天蝇头小楷不写个万八千字收不住手。

  这天,他正在埋头写作,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心里慌得很,便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寻思呼吸点新鲜空气舒缓一下。一个老乡见状走过来说:“满堂啊,你的脸色不好看啊,是不是没睡好觉呀?”“最近这段时间赶着写剧本,忙得头有点晕,估计出来透透风就会好了。”正说着,高满堂突然两脚一软,紧接着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等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县医疗所的病床上。“医生,我怎么了?”“还怎么了,胃出血了自己都不知道,你还要不要命了!”高满堂呆呆地望着医生,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妻子和孩子,胸口就像塞了一块干硬的馒头,上不来下不去的。他怯声问道:“医生,我还能回得了家吗?”“再有一次,可就不好说了,你还是好好休息吧。”

  高满堂在医院里躺了十多天。那段时间,他想了很多,觉得人这一辈子,要是没了理想,没了追求,那就是行尸走肉,活着没意思。可实现理想的路又是那样清苦和寂寞,在这条路上,必然要放弃很多的快乐和温馨,包括亲人,包括朋友。忽然间,他想回家了,甚至想到放弃编剧这个行当。

  而另一次经历,对高满堂来说,则更像是一场“历险记”。

  2005年冬季的一天,一辆吉普车疾驰在黑龙江省黑河通往罕达气林场的路上。那一年,高满堂正忙于创作《闯关东》。

  气温零下30多度,北风在车窗外呼啸,大雪覆盖的路面凸凹不平。高满堂坐在车里,耳边响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天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还有一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的东北二人转歌词。伴随着一路颠簸,他和连绵不绝的白桦林聊着天,和臃肿的东北平原说着话,一切显得那么的惬意。

  突然间嘎的一声,一个急刹车和一个大转向,瞬间打破了宁静。等高满堂明白过来,才发现他们乘坐的吉普车一头扎进了道边的白桦林,在离白桦林隔离带一米多的地方,就是一溜几米深的沟,所幸车被白桦树拦住了。望着眼前的情景,高满堂倒吸了一口冷气。缓了缓神儿,他伸手去拉车门,无奈车门已被白桦树根卡住,根本打不开,他只好从另一侧车门挤了出来。车门瘪了,保险杠弯了,排气管断了,车胎爆了……

  黑河的冬天,日照特别短,如果在这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耽误太久,等天黑下来,剩下的那100多公里路怎么办?时间不等人,大家一齐动手,推的推,抬的抬,足足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吉普车又勉强地行驶在了公路上,但车速从原来60公里的时速变成了20公里。高满堂坐在车上,蜷缩着被冻得僵硬的身子。

  天刚擦黑,终于到达了罕达气林场。晚上躺在热得烫人的火炕上,高满堂才感到被撞击的肩膀开始胀疼了。他轻揉着伤处,一夜无眠。

  后来《闯关东》热播,好评如潮,并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而在高满堂心中,采访途中遭遇的那一瞬间,始终忘不了。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高满堂 闯关东 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