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藏家为何青睐工笔画

2014年03月26日 13:52 | 作者:许悦、程城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C 完美精致的工笔画有时未必是一幅好作品

  主持人:在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上,一方面齐白石等近现代写意派画家的作品价格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何家英、徐累等人的工笔画也是一画难求。工笔画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关注?

  罗寒蕾:工笔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工细。在现在讲究效率的年代,慢工出细活是有特殊意义的。

  常有人评价工笔画过于精美,像工艺品。我并不反感这类评价,相反,我觉得是一种荣耀。看看我国的工艺品,曾有很高水平,有些工艺曾经辉煌,却只是曾经,它们已经失传。非要变成古董才能读出辉煌,精美当然会成为无法延续的神话。

  许晓彬:工笔画雅俗共赏,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物体,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其特点是线条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又有富丽堂皇,精致工整,富于装饰的效果。工笔画是传统艺术加写实,通俗易懂。

  这跟时代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民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写意画家?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那个时代不允许你有大量的时间来慢慢创作。工笔画的高峰出现在唐宋时期,当时的社会跟现在一样,比较稳定繁荣,给人们创造了能够坐下来创作的大环境。如张萱、周昉的宫廷仕女画与宋徽宗的花鸟画,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主持人:虽然比较容易被理解,但工笔画似乎普遍缺少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或直接的批判精神?

  罗寒蕾:用一种艺术的种类来划分一群人,这是一种很有成见的做法。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没有界限的,只有很有勇气的艺术家才敢把憋在心里的话勇敢并且大声地喊出来,让大家有所触动。

  艺术分两面,有些歌颂光明,有些揭露黑暗。有内涵的作品必定拥有一定的经历,因为只有经历了黑暗才能体会到光明的可贵。例如我们可以从优美的话语中读出悲凉,因为它过于美好,反而让我们感觉到它的易逝;从黑暗中能读到勇气,因为黎明即将到来。不同作品不管是歌颂光明还是揭露黑暗,虽然角度不同,但其传达的东西都能直达人的内心。

  完美精致的工笔画有时候未必是一幅好作品。好的作品需要技和道的结合。但一个画家如果只关注技术本身,这同样也是一种勇气,尽管可能在钻一个死胡同,但把它凿通后就可能看到新的风景。作品不一定要有一定的内涵,一朵花,一个动物,不同人画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也会看出不同的东西。工笔技法的华丽不是罪过,而工笔画也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好坏。通过题材和表现语言是不能去评判一个艺术的高低的,而只是创作者本身。

 

  近期部分“新工笔”画家作品拍卖成交记录(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

 

  拍品名称                      成交价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徐累《向达芬奇致敬—天花》    402.5万元      2013-06-03    北京保利

 

  姜吉安《巢》                  78.2万元       2013-11-16    中国嘉德

 

  崔进《祥梦》                  46万元         2014-01-06    南京经典

 

  徐华翔《暮色》                12.65万元      2013-12-11    北京传是

 

  彭薇《雪景》                  68.75万港元    2013-10-06    香港苏富比

 

  雷苗《疏影闲花》              79.35万元      2013-01-25    南京经典

 

  D 选择藏家,控制作品流向

  主持人:很多人喜欢工笔画,还因为工笔画的创作周期长,工笔画家远不如写意画家多产,数量少,预留的价值空间更大。你们怎么分配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罗寒蕾:在我的画室是买不到画的。我会通过公开的方式,比如拍卖、展览或其他的活动来寻找我的藏家,甚至会通过一些中间的机构,用比我自己售出的价格更低的价位来寻找合适的藏家,因为想让它走得远一些。就像自己的女儿,即使舍不得也得把她送出去,让她去见一些新的东西。我相信通过这些方式,这个圈子会越来越大,不会只局限在我的周围。

  许晓彬:工笔画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青睐,但工笔画的创作难度大、基本功扎实才能出精品,导致工笔画作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量较少。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提高作品质量,在作品本身下工夫,艺术家只要保证作品的质量就可以了。

  主持人:艺术在于传播,优秀的作品需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知、去接触。

  罗寒蕾:是的。我们的画展需要更多的观众,我们的画也需要有喜爱它的人去收藏。现在的很多画展,经常只是业内人士去看,我们需要那些非业内人士、喜爱绘画的观众去看。其实一幅画画完以后,就不是自己去欣赏了,而是要找到爱她的人,让她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所以从这个心态来说,卖画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在画框后面写上一段祝福语给我的藏家,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主持人:你的很多作品都以你女儿为模特,会不会不舍得把这些作品卖出去?

  罗寒蕾:舍得的。因为我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我很感激我的藏家。 

  主持人:上次采访谢楚余老师,他说因为自己的作品少,会下意识地挑选藏家,尽量把作品分配到香港、北京等各个地方,而不局限在广东,从而把收藏家群体扩散开去,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罗寒蕾:我从去年才真正去考虑市场的问题,真正把我的画放出去,现在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觉得谢老师还是挺对的,这样均匀分布还是不错的。

  许晓彬:我两年前就考虑到这点了,好作品需要展示给大家看,才有交流互动,才有进步。当一件作品完成后就被人看上,有时候是很舍不得的。但我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画家表达的内涵与意境,语言更贴近时代,更符合高端市场的审美。

 

编辑:付裕

1 2 3

关键词:工笔画 作品 画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