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包头北梁棚改:以心换心赢得各族民心

2014年03月31日 16:26 | 作者:毛立军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让群众成为棚改的主角

  北梁棚改,始终注重充分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123个片区党支部,123个居民小组的建立,809名居民代表的公开推选产生,让群众成为棚改的主角。征收的决策和方案、安置区的规划、安置房建设的监督等,均由居民党支部和居民小组通过吸纳群众意见来决定;征收安置的宣传发动、征收过程的民主监督也由群众来实施,真正找到了拆迁难的破题之处。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梁核心区0.53平方公里范围内,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个宗教并存,财神庙、妙法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大小清真寺等建筑都集中在这里。棚改过程中,许多宗教团体的负责人被群众选为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他们素质高、觉悟高、威信高,主动承担起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动迁工作。

  在当地不少人都谈到,像包头市伊协副会长、清真大寺教长杨景阿訇以及福徵寺管委会主任、当地蒙古族代表人士巴建和等人,不仅自身带头搬迁,还充分发挥自身在本民族的威望和影响力,利用懂民族政策、熟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优势,广泛发动身边少数民族群众主动搬迁、互帮互助,为推动棚改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包头市东河区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王孝真牧师也是北梁居民,他说:“我们的教堂在北梁,我自己家有两套房子也在北梁,我是最早搬迁的。”据他介绍,在东河区有29个基督教堂,40多个点,遍布大街小巷。他们利用这个平台为党和政府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极引导基督教徒们响应号召,支持棚改。

  财神庙办事处福义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巴青华是蒙古族,说起各民族群众共同为和谐搬迁所作的努力更是感慨万千,“我负责的那个片区有个回族居民代表,85岁了,身体很好,他总说政府的政策这么好一定要支持,他是第一批搬迁离开的,但还是经常回来,利用在清真大寺做礼拜的机会动员其他群众早日搬迁。他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

  以心换心赢得民心

  考虑到北梁棚户区内多民族融合聚居的特点,在动迁工作人员的配置上,包头市、东河区两级政府抽调了2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过少数民族工作的干部充实到棚改一线队伍中,确保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全覆盖。

  马红霞是北梁棚改工作的一名回族干部,她所负责的片区80%都是回族群众。马红霞兄妹3人,再加上2个侄女,两代人齐上阵,被称为北梁棚改中的“马家军”。在拆迁最艰难的阶段,时时能看到马红霞风风火火的身影。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拆迁工作中,只要你和各族群众真心交朋友、掏心窝,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她还细心地告诉自己的组员,见到回族群众,一定要尊称“尼勒”,就是普通话“您”的意思。这样,既表示对回族群众的尊重,又能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棚改过程中,动迁干部与居民之间还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回族老人丁志清家庭困难,因为几百块钱搬不了家,动迁干部哈斯和其他干部自掏腰包帮老人搬家。福义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巴青华看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为生活困难,几年不舍得换一身衣服,就自己掏出钱来资助他们。还有的片区,动拆干部专门成立爱心基金,帮助生活特别困难的搬迁群众解燃眉之急。

  动迁工作中,干部们还主动站在群众立场上帮他们解决问题。有一名身患骨癌的居民,明确表示拆迁只要钱不要房,最后动拆干部们主动帮助他选择了最佳的方案,不仅让他拿到了拆迁补偿款,还帮他申请了一间廉租房,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无论是在北梁棚改领导小组的现场指挥部里,还是在搬迁征收安置大厅,乃至我们走进的北梁棚改区每个街道办事处的每个办公室里,都能看到墙上挂满了群众送的锦旗。据不完全统计,北梁自全面开展搬迁改造工作以来,共收到2600多面锦旗。后来导致市场上的锦旗都涨价了,区里的领导甚至要求工作人员跟老百姓说“不要给我们送锦旗了,一面锦旗100多块钱,够贵的,还是省下钱来买些吃的穿的吧”。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不久前撰文提出:民族工作的道理千条万条,归结到一条,就是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为各族群众做好事,一切为了各族群众,一切依靠各族群众。具体地说,就是要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从北梁棚改中,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政府的手和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梁各族群众的宜居梦必将实现。“北梁经验”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也必将在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过程中结出更加喜人的硕果。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北梁 群众 回族 搬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