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莫让垃圾伤害了美丽乡村

2014年04月04日 09:08 | 作者:黄晓慧 谢振华 莫益路 祝大伟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城镇化如火如荼。由于生活垃圾增速过快,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加之村民还未形成环保意识,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日益突出。

  经过近些年的积极尝试,不少地方逐渐摸索出了破解“垃圾围村”困局的法子。本报记者近日深入海南、广西、吉林等地调研,近距离观察农村垃圾处理经验。

  海南定安次滩村微信调动村民环境意识

  村容大变样 靠的是心齐

  “来我们这儿,有没有觉得心情舒畅?”一走进海南省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村民胡瑞高就迫不及待地问。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村道整洁、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村庄一年前还“困在”垃圾堆里。

  说起那时的次滩村,村民胡邦利直摆手:“何止垃圾围村,垃圾能把村子埋咯。没人想回来住。”和很多村民一样,胡邦利也搬到村外自己盖的新房里,在村里只留下一间年久失修的祖屋。720人的村子一度只剩下200多常住人口。

  短短一年,次滩村怎么变化这么大呢?

  去年春节,在上海工作的胡诗泽回次滩村过年,大年初四召集全村人开了个会,下决心整治村容村貌。当时他们选出了由村干部、热心村民、次滩村籍大学生等20人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开了“我们爱次滩村”的村务微信群。群里有136人,不光有次滩村的,还有很多来次滩村义务服务过的志愿者。

  二月初二龙抬头,次滩村环境整治按计划正式开工。可胡诗泽没想到,这件群众基础不错的事儿,一开锣就遇到麻烦——“这个猪圈不能拆”、“那棵大树不能移”……

  胡诗泽先和微信群的次滩村年轻人说理,再让他们去说服自家长辈。他还把自己拍到的与乡村建设有关的照片共享到微信群里,比如江浙一带的美丽乡村、台北街头特色的垃圾桶。在年轻人的带动下,长辈们开始接受微信,有些人还用上了“瘾”,现在群里最年长的有50岁。除了微信群,他们每周五都用“YY语音”开村务讨论会。

  后来,创建领导小组又带领全村人到文昌、海口等地的文明生态村参观,回来后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彻底转变,再动工修村路时,全村老小都出动了。一年的工夫,1800多米环村路完成了硬化,5000多米的村屋巷道也修整如新。

  村里沿袭了老习惯,将全村分为6个清洁卫生区,3个生产队各配两名队长,每名队长负责管理一个卫生区,定期清扫。这样的义务劳动不记工分,没有报酬,村民们却不担心日子久了会懈怠:“我们都是村里的义工。”

  如今,次滩村家家门口都摆着由破旧的涂料桶、塑料桶“改装”的垃圾桶,村道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大垃圾桶,垃圾运输车每天沿着环村路收垃圾。

  去年4月,定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建设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村村都有垃圾桶,每个乡镇都建垃圾转运站,及时将垃圾压缩后运到全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处理。

  胡诗泽认为,目前有些村庄建设,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了很好的硬件设施,可是村民没有真正参与建设,缺乏村庄主人翁的责任感,很难珍惜和呵护村庄的环境。

  在他看来,微信群是乡情互动的平台,让生活在天南海北的同乡人,把乡情续起来,并用知识技能反哺家乡。“沟通带来信任,大家有好的理念,通过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凝聚到一起,慢慢地引导和影响村民,为村庄的治理和发展群力群策,能够事半功倍。”胡诗泽说。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垃圾 农药 处理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