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三联24小时书店能否复制

2014年04月15日 15:04 | 作者:蔡梦吟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4月8日晚,忙碌一天的生意人植煜,开车驶往自己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家。15岁从保定来京打工,38岁的植煜已在北京闯荡20余年。他对人生感到满意。

  车过广渠门,收音机里传出《中国之声》节目播送的一条消息:“从今晚开始,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将开始24小时试营业……”

  植煜浑身麻了一下。20年前,三联韬奋书店(以下简称“韬奋书店”)是打工少年植煜最爱去的地方。他调转车头,直奔美术馆东街的韬奋书店。

  到店已近10点。店内十几张蓝色书桌前,围坐着专心看书的顾客。北京从此有了一家每天都不打烊的书店,这让植煜觉得爱书的人们“太幸福了”。

  初到北京那些年,从工地收工的植煜常带着一身汗水和尘土,坐很久的公交到韬奋书店。偌大北京城,书店并不少,但植煜觉得这里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家。“不会有店员用歧视的眼神打量你,也不会担心你把书弄脏”。

  在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看来,这种人文关怀,正是该店的底色,也是该店决定24小时营业的根本原因。尽管遇到过“24小时营业是否有作秀之嫌”的质疑,但张作珍始终认为:“一个城市,尤其是北京,应该有这样一个文化地标,随时恭候爱书之人。”

  夜色已深,而进店读书的顾客并不见少,以年轻人为主,也有头发花白的长者。尽管许多读者坦言,自己“不可能经常大半夜跑出来看书”,但他们也同时认为,北京几千万人,总有人会在深夜某刻,想到书店坐坐。

  “就算书店有作秀的成分,对读者来说也有益无害吧。”宣武医院人事处干部班志森把一摞人文社科类图书抱到小桌前。这个喜欢给自己充电的90后小伙儿告诉记者:“平时白天要上班,我不会过来。但以后周末我会经常来这里刷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保专业的大二女生陈宁宁一口气读完了2本书。“只要学校没课,我都可以来,白天夜里都行。”她觉得在书店夜读,和在图书馆上晚自习的感觉不同;前者显然“更有氛围”。

  下岗钢铁工人何兴远挎着发白的帆布包,捧着几本时政书坐在书店的楼梯上,“我想看看国家往哪里走”。他觉得有媒体来关注书店是“好事”,因为书店能坚持昼夜开门“本身就是好事”。

  这里甚至不乏远道而来者。一位男士从上海来北京出差,听说韬奋书店开始昼夜营业,便退掉返沪车票专程赶来;还有一名邢台人坐火车专程来京,在韬奋书店待上一个通宵,方才圆了心愿。

  试营业伊始,读者的夜读热情令人感动。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这分热情到底能维持多久? 

  韬奋书店地处文化商业圈,毗邻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王府井大街。这一带白天人气尚可,入夜后却颇显冷清。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单纯的24小时营业,并不足以形成长久的吸引。“我觉得周边也应该配套发展一些可供消费、休闲的地方。”陈宁宁说。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三联书店 通宵营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