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中考”

2014年04月28日 14:54 | 作者:劳佳迪 实习生 张珏融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自贸区思维”

  尽管存在种种客观的阻碍,去年8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还是让决策层看到了曙光。记者注意到,包括黄金国际板在内的众多研究设立的国际金融交易平台都已经定址自贸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综合政策高级研究员鲍伶俐认为,自贸区本身就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在高度关联性,比如自贸区贸易流通带来资本跨境流动就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更重要的是,自贸区将提升经济开放度,提高金融自由度,可以为决策层所用。

  “自贸区有些自己的特殊政策,对金融改革的宽容度比较大,以前有些在上海很难推进的金融命题现在可以借道自贸区。”奚君羊表示。

  上海社科院《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王泠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打造自贸区这张立足全球的名片,也会有助于在这个金融窗口内产生密集的产业效应。

  但由于自贸区目前对参与者还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是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区外的机构则不能参与,因此今后区外怎样利用区内目前已经颁发的新政策建立联动机制,将是未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难点。

  “比如可以建立有特定内容和数量、有限制规定的金融活动从区外进入区内的渠道,或者允许区外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区内的投资活动。”奚君羊强调说,自贸区也可以出台一些政策让区内有数量控制和内容限制的活动在区外开展,“让区内区外既保持一定程度的隔离,也保持一定程度的互通。”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则从税收优惠角度对记者阐释自贸区的作为空间。“从税制改革的趋势来看,未来出台的税收政策将集中于鼓励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些行业性政策,而不会是一些普惠性的税收政策,未来的情况是,会对部分特定行业出台一些专门的优惠政策,比如自贸区未来很可能为了吸引互联网金融这一类的新型行业企业落沪,针对在自贸区注册的金融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沪深两地金融暗战

  畅想固然很美,现实却难免残酷。也有观点认为,上海重磅发力的背后,是来自另一个金融中心深圳的“刺激”。英国商业智囊机构Z/Yen集团发布的第1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深圳排名18,上海排名20,深圳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上海。

  尽管指数的权威性有待商榷,至少证明了深圳已具有和上海比肩的实力,这对近年来实际作为稀松平常的上海而言,多了一个可能争执牛耳的劲敌,肯定算不上轻松的消息。

  事实上,深圳股票市场当前形成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较上海股票市场更为完备。2013年度交易数据显示,深交所已经在股票年度成交总额这一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对上交所的反超。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而深圳金融的发展重要支撑是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特别是香港、澳门的推动作用。

  “深圳和上海分别是这两个区域的金融集聚地和金融中心,深圳和上海的比较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深圳和香港建立了深港都会合作,香港和澳门这两年国际国内的贸易安排制度对深圳的影响非常大。”郁鸿胜说

  “深圳很多时候还是体现出了体制外的优越性,而中央担心上海如果硬着陆会带来全国性的系统风险,所以对上海更谨慎些。” 孙立坚直言,上海是一个主板市场,而深圳是一个创业板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首先需要从主板市场开始,在主板市场新制度还没有成形的今天,深圳的确可以暂时利用创业板市场的优越性走到上海的前面。”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上海 金融 国际金融中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