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农村优秀教师为何“流”易“留”难

——三位校长眼中的农村学校师资困境

2014年05月05日 08:58 | 作者:张贵付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许多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走马灯似地换了一茬又一茬。好教师走了,好学生自然留不住,剩下来的师生大多缺乏自信。一些扎根农村的教师,常常沦为家长们心目中“混”日子的教书匠。

  “我们山区学校每年既要分一批新教师,又要考走一批好教师,学校成了新教师的‘培训基地’。”近日,湖南省郴州市的几位校长无奈地给笔者讲述了农村为什么留不住优秀教师的缘由。

  条件改善了,也留不住教师

  讲述者:郴州市苏仙区岗脚学校校长雷伟

  2008年以来,湖南郴州通过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标准化村小建设的强力推进,许多农村学校都兴建了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楼,校园的绿化、美化得到了改观,各种教学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等硬件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步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岗脚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让农村孩子享有城市化教育”的醒目口号。置身校园之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这是农村小学;如果不是实地走访,也很难想象这个地处农村的学校能拥有如此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然而即使这样,校长雷伟依然很苦恼,而苦恼的根源,就是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

  据雷伟介绍,学校现有430多名学生,72%是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占大多数,老师既要教学,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而一些刚分配来的90后独生子女教师,自己的生活都还不能完全独立,眼下学校还要求他们照顾这些不懂事的小屁孩,真算得上苦差事!再加上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年轻教师即使来了,也很难留住。

  “去年9月刚开学,我们学校开通了‘班班通’,一些年轻老师利用‘堂堂网’教学资源平台,通过有效启发、细致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将知识直观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它改变了以往书本式教学模式。孩子们得到了视、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学习兴趣很浓,课堂上踊跃发言。”雷伟说,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目前是两极分化,要么是50岁以上的男老师,要么是35岁以下的女老师,老师的“中年塌陷”问题凸显。老教师接受新生事物相对迟钝,况且再过几年又面临退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起来力不从心,影响了高科技教学设备的推广应用。

  雷伟调侃道:“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不差‘活力’!每年都会进一批新教师,注入新鲜的血液,好像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好事。但其实,这只是表象。一所学校真正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是中青教师,当然也有部分老教师。而一个新教师要走上道还得需要三四年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并且还是那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否则干了几年连门都摸不着的大有人在。农村学校如果留不住好教师,好学生自然会流到城区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绩效工资自然下降。评优选先也沾不上边,接踵而来是每年职称晋升也上不去。如此恶性循环,谁还情愿当农村教师呢?!”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教师 农村 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