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互联网思维引领设计产业“聚变”——

设计消费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2014年05月08日 10:05 | 作者:金晶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5月5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天猫共同发布了一款“设计猫(design mall)”,定位于“设计的综合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这也是设计消费“触网”尝试020模式的一次实践。人们关于设计消费的思考和探索,不但带来设计业从小众“圈内”到大众“圈外”的转变,也为我国电商业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据北京设计周运营总监张欣介绍,“设计猫”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线上部分主要为销售上千款国内外设计品的天猫旗舰店,提供购物场景;线下部分则落实于集设计消费、展览、设计师交流、社交、餐饮、艺术表演为一体的设计展会,提供消费体验。在传统设计流程中,消费者往往不参与创作流程,只在最终销售环节面对已经制作成型的设计品,然后根据既有因素做出购买判断。而“设计猫”则提出,为“设计消费”行业打造独有的商业模式闭环,即从设计创意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设计师互动再形成新的设计创意,打造消费者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流程。消费者不但可以开拓思维,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所需,还可以与设计师交流,对最终产品提出个性化修改意见。此外,结合在线支付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消费的支付模式、营销方式也将有所突破。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将为设计消费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潜力待放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告诉记者,他们与北京市统计局合作开展了调查研究,初步显示仅北京地区目前就拥有200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专业从事设计活动的人员总数约达20万人,2013年北京设计产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北京国际设计周去年在短短一周内吸引了600多万观众,交易额超60亿元。

  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金和市场平台的支持,很多国内优秀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稿纸阶段或生产一两件样品。“只有能够量产的设计才能称为设计产品,不能够量产的设计只是作品。”LEXON创始人Rene Adda曾在中法设计高端论坛上说。

  对于很多设计师尤其是年轻设计师来说,将作品变成产品是一道坎。这也使设计业常常被误认为是特定“圈内”人参与的“小众游戏”,产业和消费市场的活力远未释放出来。

  “触网”互动

  这些年,无论是日渐成熟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还是刚刚起步的深圳设计展,都在试图搭建设计与大众消费对接的平台。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设计消费的“成长”。

  “中国有大量本土设计师和原创设计品牌,我们愿搭建通路,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认识、了解这些品牌,最终消费、购买这些品牌。”天猫CEO王煜磊告诉记者。拥有7万多个品牌的天猫,在对其线上产品交易分析时发现,与设计相关的“时尚商品”的成交占比,已经超过总成交量的50%。王煜磊说,“天猫2014年度核心的战略之一,就是品牌时尚化。”

  “这种合作会将中国的设计消费带入互联时代。”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孙群表示。网购设计产品,并非简单将此前线下的交易转移到线上进行。设计消费“触网”后真正的爆发点,是引入互动,是一种消费模式的再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数年,互联网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从适应网上购物,到挑选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再到现在已开始迈入个性化消费的“大门”。

  一方面,人们的购物行为有时已不仅仅是在买商品,而是通过购买表达其对商品背后蕴含理念的认同。对这种消费心理的把握,在电动汽车特斯拉、小米手机、乐视超级电视,以及“褚橙”、“柳桃”、“潘苹果”等产品的营销中,都一再被应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便捷性、移动互联网的直达性,也使购买者参与产品设计过程成为可能,且互动操作越来越简便。

  “设计不能再限于工作室中的自我诠释,继续闭门造车、曲高和寡了。它应该听听大众的声音,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ACF设计产业集团创始人王昕感叹说。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设计 消费 产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