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怎么看中国经济今年“超美”?

2014年05月22日 11:20 | 作者:温源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中国经济放眼看·权威解析】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根据该行“国际比较计划”项目2005年后首次更新的数据,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这份报告引起中外各界热议。这比此前全球经济界预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提早了5年。

  那么,世界银行这一预测究竟从何而来,又有多少可信度?国内专家又如何看待这个多少有些危言耸听的结论?现实情况又与结论存在哪些偏差?

  1、 既是肯定也要保持清醒

  中国“超美”?这一结果是如何算出来的?日前,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更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从中显示出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据悉,该计算方法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PP),以便用PPP作为转换系数,将各国GDP转换为统一货币单位来表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

  几年前,中国GDP超过日本。从此,在世界大国的位次排行中,中国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之后,中国何时超越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了国际经济学界的一道必答题。有的预言10年,有的预测15年,还有说20年、30年的,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中国当“世界老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怎么看中国经济今年“超美”?

  此次中国经济“超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在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这种算法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关键在于它依据什么样计算变量,通过什么公式进行核算。”

  “计算所依据的购买力选项是服装、鞋帽等普遍消费品还是中高档汽车、高科技产品?得出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比如在美国购买一个汉堡包需要4.5美元,而在中国只需10元人民币,相当于1个多美元,则得出人民币购买力更强的结论;但我们同时面临着‘卖近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困境,在购买高端产品上我们付出的价格要高得多,这其中的购买力偏差又该如何衡量?”

  摩根大通公司的戴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更愿意采用根据汇率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是在假设世界各国实行统一价格的基础上得出的,而这显然“不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2、 尚须多重因素的考量

  中国应该注意到自身经济发展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GDP指标之外,还存在着国家间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多维度的比较。对比中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人民接受教育的平均程度以及医疗等基础设施覆盖率等这些指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诸多层面上的差距。世界银行的ICP报告提供了一个对比的视角和参考,而中国要做的是冷眼看待各种被热炒的所谓“超越美国”的报道,实事求是地在改革关键阶段做好自身经济发展工作。

  不可否认,不管是以GDP来衡量一国财富的尺度,还是靠经济总量来为国家排名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中国的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自2000年以来,年均10%的增长率使得GDP增长了3倍,但经济总量并不代表其综合实力。

  “中国是世界‘老大’?这一认识无疑是有偏差的。与美国相比,总量之外,竞争力落后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科技水平、金融绩效水平还是教育水平等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外延、高能耗为特征的增长,过多依赖投资,而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正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主要障碍。此外,无论是资源还是科技进步上,我们在相当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国家。所以说,仅有增长是不够的,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无水分的增长。”贾康强调指出,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相较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一国货币往往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写照。“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及其世界货币的地位,背后都是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支撑。从全世界范围看,美元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而人民币的使用率仅为3%左右,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显然,作为强国,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必将包括教育水平、环境质量、国民健康水平、军事装备、货币储备、科研机构和高级人才的数量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中国 经济 美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