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市民在网上用散钱“私人定制”农民的散地,引发关注——

“耕地宝”能成一个“大元宝”?

——农村土地流转系列调查

2014年06月12日 10:33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继余额宝之后,又一网络“宝宝”日前诞生。被媒体称作“耕地宝”的新项目一经推出就引爆网络,短短5天时间,项目曝光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咨询和参与人数35万次。这是全国首例互联网定制土地项目,项目真正的名字叫做“聚土地”,由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联合打造。记者近日走进“耕地宝”诞生地——安徽省绩溪县。

  山区耕地网上热租

  端午期间,安徽省绩溪县湖村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除了游山玩水逛古建筑,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下农田。

  这些田地是两个月前市民在网上通过“聚土地”项目“私人定制”的。每块田地上都有牌子,清楚地写着认购方的名字,每块地大小差不多,一分地。这些地上要种什么,怎么种都是认购方说了算。订购者既可以自己种,也可以交给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日常的打理。

  “自从土地被认购后,经常有市民来看地,许多携家带口过来体验,还有的亲自扛起锄头种上一种。他们觉得农村的生活很新鲜,连看到拖拉机都想开一开。”湖村农民章明初说。这位快60岁的老农干了半辈子的农活,他没想到村里人都不愿意种的农田突然被城里人看上了眼。

  安徽省绩溪县农委主任周道清介绍,绩溪人均仅几分耕地,分布零散,农民耕地收益普遍较低,每年一亩地纯收入只有600元。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土地闲置无人耕种或者免费给别人耕种的现象。

  “聚土地”项目推出后,一切都变了。农企借助电商平台聚集了散地、聚来了人气,也为绩溪农业发展聚集了新的机遇。以前随意而散漫粗放的种植变得有了标准和规划。农民不用担心种植投入和产出后的销售,也不用考虑种什么和怎么种。“种地省事了,收入提高了!”章明初说。

  目前,“聚土地”项目的前端销售已经结束,首批上线土地为480亩,实际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户,用户70%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其余分布在内蒙古、北京、深圳等地。4月下旬,被认购的土地上首批产出的农产品已派送寄出,反响良好。

  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沈宇超说,农业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是现在的结合更多的是网上销售农产品。“聚土地”项目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不光卖产品,还将土地流转变为线上操作,增加了耕地务农的个性化选择,满足现在人们向往自然、亲近农村、崇尚绿色的需求。卖的是体验,也是经营农业的新理念。

  电商运作寻求新机

  像安徽绩溪一样,山地农业面临着新的难题:农机开不进农田,机械化无法实现;地块零碎,规模化经营有很大困难;靠留守的老年人、妇女种地,农业科技不能发挥效益。

  不过,这种不好开发、滞后开发的山地农业,也保留了原生态的农业文明和田园风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特色、生态农产品种类多,“蔬菜水果吃起来就是那个味儿”。“换个角度来看,这是农业市场开发的特点和亮点。”沈宇超说,这种原生态特点,正是城市人向往和追求的。

  在“聚土地”项目中,企业将当地农业资源进行了整合,参与项目的众多用户不仅能按时收到在认购土地上生产的粮食和蔬菜瓜果,利用闲暇时间去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按照约定,他们还可以享受不同次数的去认购地旅游的机会,并且免收特定景区门票费、可以免费住宿。

  “我们只不过通过一个项目把农村城市、农民市民对接起来,马上就迎来了出乎意料的订单数量,说明农村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有市场的,而将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捆绑推出的方式,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可以继续尝试。”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沈宇超说。

  通过借船出海,绩溪县零散的土地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和市场对接,以短租形式有效流转。农地的网上私人定制带来了小块田的“订单农业”,促进了绩溪县的地方优质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绩溪县的小农田也能对接大市场,闲散的土地在项目作用下进行集中种植。

  除此之外,绩溪县休闲农业逐步打开市场,绩溪农产品及绩溪县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响。“聚土地”项目所涉及的3个村,旅游观光的游客同比明显增多,呈现出“地兴人旺”的好势头。“3500户市民因为‘聚土地’在农村有了地、有了农民‘亲戚’,不少人因其所认购的土地而产生浓郁的绩溪情结,甚至会滋生一种回家的归属感。他们每年可以给绩溪带来很多游客,有利于推动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共赢发展。”绩溪县农委主任周道清说。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土地 聚土地 农业 耕地宝 土地流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