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风险投资选种育苗:

P2P平台进入洗牌关键期

2014年07月01日 09:54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实体如何享实惠?

  风投也好,牌照也罢,以P2P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最为核心的话题,依旧是如何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花”。在一些曾经与风投接触过的企业看来,风投的逐利性有时会干扰整个企业的运营节奏,而今选择互联网金融作为目标,这种逐利性会不会直接导致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成本再上层楼?

  数据显示,目前使用P2P平台融资成本已不算低,中短期项目年利率超过9%,中长期年利率普遍超过12%,虽然并没有触碰法律对高利贷界定的红线,但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的背景下,实体企业能否承受这样的利率水平?

  而在另一些曾经使用P2P平台融资的小微企业主看来,P2P平台救急不救穷,能够及时获得周转资金才是王道,“我苦于没早使用这一平台,导致信用记录过少,信用等级太低,发起项目时无法申请更多的资金。”对此,一位摄影工作室负责人这样告知记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但是我们认为包括P2P在内的普惠金融,并不是免费金融,也不是低成本金融。”对此,宜信相关负责人这样说。他同时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和P2P,其实首先要解决的是小微、三农等用户资金的可获得性问题。“我们努力在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面向小微企业主、农户做三件事———建立信用、筹措资金、能力建设,筹措资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小微企业主除了缺钱之外还缺很多别的东西,例如怎样去获取客户,如何进行内部管理等这些非常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他们,我们要利用高科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手段帮助他们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能力建设更重要。目前,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最迫切的可能未必是降低融资成本,而是用市场化的思路解决资金的可获取问题。”对此,上述人士表示。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金融 风投 互联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