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年中经济展望: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

2014年07月15日 10:36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防止走老路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结构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业界已形成共识,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升级、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就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这样的共识之下,有专家学者认为,要防止走一些“老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对本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要靠生产力的改善,单纯靠提高投资拉动可以取得短期效果,但这种效果难以持续。

  另有专家认为,以往通过宽松货币“花钱买经济增速”的旧戏不能重新上演。

  7月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二季度例会,会议强调,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的货币政策,稳健是总基调,灵活是手段,更是看点。

  事实上,在上半年,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三农”、水利设施、铁路、外贸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出台了定向“微刺激”政策,还推出了80个重点项目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其中,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更是让市场感受到了货币政策精准发力的新思维。今年4月25日,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6日,央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实体需兴奋

  进入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到,经过努力,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对于下行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将继续加强预调微调,实施定向调控,一是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有能力、有条件继续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业界人士认为,提振经济首先要让实体企业兴奋起来,要转变思路,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要让实体经济兴奋起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消化产能过剩的消化阶段。目前我国钢材、水泥的产品利用率约为70%左右,正常水平应该是80%。大量资金被过剩的产能套牢,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存量盘不活,增量搞不好,能贷给企业的钱越来越少。企业都不退出、不倒闭,产能过剩就不可能解决。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对此也表示,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局部地区由于产业单一对稳增长、调结构造成较大压力,市场应当更加重视破产法的应用。“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这些企业占据大量的信贷资源,但是,这些企业好像用银行的糖做成了冰棍,还在不断地融化。”因此他建议,对于有救助价值、有重组价值的企业要走破产法,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应该让其破产以帮助和改善经济机制,而不是让他们获得政府主导的救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长期的经济增速换挡叠加在了一起,所以有些企业感觉目前的状态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困难,但结构调整是必然的。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看来,企业是转方式和调结构的基层主体,但这不能是“纸上谈兵”,也不仅仅是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还要实实在在地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需要投资支持。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节能减排、淘汰过剩产能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果企业利润增速下降,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趋紧,一是企业不愿和不敢去投资,二是没有好项目去投资,三是没钱去投资。

  厉以宁则表示,现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叫“现金为王”,一些企业担心资金链断裂,超常规储备现金,这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因此目前不宜向市场大规模投入资金。货币政策要采取预调微调措施,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明确产权保护,引导地下资金阳光化。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经济 企业 中国 结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