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王石:要在70岁创造第四人生

2014年09月04日 10:37 | 来源:博客天下
分享到: 

  ​七十岁后的第四人生​

  ​我不清楚目标是什么,但是我在追求,正因为这样,我才保持着一种未知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不满足。​

  ​不清楚就得寻求。七十岁之前我是比较清楚的。之后,今年我才有一个轮廓:在七十岁的时候再创造第四人生。​

  ​有人说,你真是活了两次了。​

  ​一次是企业家。其他的经历和阶段,是很好的铺垫。最后成了企业家,尽管不喜欢,但发现这个社会就需要,而你能干的就是企业家。​

  ​一次是你登上珠峰,登了两次,七大洲、北极、南极,飞滑翔伞。我还创造了纪录,当然代价也是非常大的,颈椎受伤啊,肋骨摔断啊,几次和生命(死亡)擦肩而过。对很多人来讲,我真的活了两次。​

  ​2011年,我在哈佛,后来又到剑桥。09年开始在港科大商学院兼职教书,现在又在北大光华学院经院中心,十月份又要在新加坡大学(教书)。我明确了,50岁到60岁,在探险、登山;60岁到70岁,学习、教书。这是第三次。​

  ​今天我要讲的是我在设计第四人生,这个设计在70岁。​

  ​但是,70岁做什么?到戈壁滩上种地去。怎么种地?给我受启发的,就是褚时健先生。73岁重新创业,经过十年,创成一个品牌。创业初期,我去看他,打着问号。回来后,谈感受,成不成结果不知道,但是很佩服这种精神。​

  ​他是搞农业的,农业受制的因素太多了,但是他成功了。引用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他站在顶峰的时候”。真的标准是受到挫折时,低谷后的反弹。​

  ​为什么想着再设计?因为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而且已经活了两次了,很得意了。虚荣心是需要平衡的。​

  ​减法人生该如何做加法​

  ​人生到底怎么过,是年轻人着急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很浮躁,造成我们不知道要什么。“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要什么”这一点非常好。​

  ​第一个是放下,第二个是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不是一个减法的问题。你在没确定之前,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做好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积累就是个加法过程。比如我在部队的经历就是这样。​

  ​什么叫“你知道不做什么”呢,比如说,我是83年到深圳创业,但我这个人的底线是绝不行贿。2000年黄铁鹰先生在光华管理学院讲中国企业案例课,把我的“不行贿”讲了十年。讲了十年,实践了十年,包括现在,虽然60%以上的学生不相信我不行贿。这就是我知道我不做什么。这是你的底线,而且不是说我成功了,我可以不做,而是说我如果不做这个不成功,那我宁可不做这个。​

  ​习近平上台之后,反腐力度这么大,真的这样反腐了,我还能坐在这里跟你们讲,说明我不行贿。我过去不行贿,现在不行贿,将来也不会行贿。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对人生来讲呢,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但你要有一些底线,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的社会。底线没有,就算你将来做了多大的事情,那又怎么样。​

  ​假定的友善​

  ​一定要有一个对未来的假定,你是假定它是光明的呢,还是黑暗的;你对人是假定他是恶的呢,还是善的。人有善有恶,但你在行为上,一定是假定的友善。​

  ​什么叫假定的友善呢?就是我假定你是善良的,所以我要帮你,即使帮了你我被讹上了,我也要帮你。​

  ​这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是这样一个假定的前提,你就唤起了对方的善意,如果我们都假定对方是恶的,拒绝做善事,那这个社会一定是恶的。要从你自己做起。​

  ​七年前我去金沙江漂流,看到峭壁上是潺潺的溪水,突然意识到,滔滔的金沙江就是由这一股一股溪水汇集而成的。我们每个人就是这一股一股的溪水,就是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组成社会的细胞,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就决定了江水的清澈。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人生 第四人生 王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