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食蚊鱼是入侵物种?官方:适量投放(图)

2014年10月16日 08:49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市水务局

  适量投放不影响生态

  针对向水体投放食蚊鱼灭蚊可能会造成生态影响的疑虑,市水务部门昨日向本报表示,本次投放食蚊鱼主要是根据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分布范围,选择部分湖泊、水塘等适量投放,通过食蚊鱼摄食水体中的伊蚊幼虫孑孓,是防蚊灭蚊的方法之一。“并且这个措施是按照爱卫办有关灭蚊的指引做的,应该是安全的。”相关处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但是其依然没有回应“本地和尚能念经,为何请外来杀手?”的疑问。

  市水务局告诉本报记者,相关专家表示,食蚊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原产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我国,在杭州西湖放养,后来其栖息地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成为“定居者”已数十年。而这次投放于广州相关水体中的食蚊鱼,来源于广州周边地区,并非从国外引进,也就是说,食蚊鱼对于广州市的水体生态系统而言,是本来已经存在的,并非新的入侵物种。实际上,食蚊鱼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河沟、湖泊、水塘中大量存在,近几年来有不少龟鳖、热带鱼养殖者收购野外捕捞的食蚊鱼作为饲料鱼。

  食蚊鱼成年个体体长4~6cm,卵胎生,主要食物为水生的昆虫幼虫,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孳生。

  “食蚊鱼在广州已经本地化了,不能作为外来物种了。”市水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据了解,早在2006年,广州也曾向公园等水体投放过食蚊鱼来灭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迄今为止尚未观察到对生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市城管局

  生物防治效果最好

  针对食蚊鱼破坏生态平衡的质疑,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目前确实有区街为了灭蚊在河湖涌放养食蚊鱼,数量约有两千万条,通过食蚊鱼灭杀蚊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实际上自然界食蚊的物种并不只有一种,除了食蚊鱼外,还有多个物种都会吃蚊虫,正是这些物种,组成了自然界对蚊虫的生物消杀。”负责人称,生物防治是效果最好的。至于会否引致生态失衡,负责人称现在谈论为时过早,还需要时间观察,但因为是自然界物种的生态食物链行为,所以自然界也会有自我调节,未必会破坏生态平衡。 (文/记者全杰 通讯员成广伟)

  产地: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和古巴,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

  战斗力:食蚊鱼成年个体体长4~6cm,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幼虫,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达到200多只。

  影响:香港和台湾地区早年也曾引入,后对本地青鱂鱼等物种生存造成影响。食蚊鱼因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在澳大利亚,食蚊鱼对当地的鱼和青蛙造成的巨大竞争,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食蚊鱼 登革热 豆豉鲮鱼 广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