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国内高尔夫球场禁令下增长2倍 公款消费热情不减

2014年10月17日 11:07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疯长背后存保护伞

  出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等方面考虑,北京市今年发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其中规定全市都不得再新建高尔夫球场。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对寥寥数言的“京版禁令”仍存在一些担心。他们认为,关键是打掉背后的保护伞。

  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草坪学会主席韩烈保教授说,京津冀地区十年前差不多只有50来个高尔夫球场,目前这一数字已经突破百个。

  北方一个县的国土局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高尔夫球场中很多都将营业执照注册为体育会所、住宅区健身会所、商务俱乐部、商务会所等,不会出现“高尔夫”等字眼,有的甚至根本不走任何手续。

  在位于华北某市北部中华大街、胜利大街交汇处,一处中央河心岛上,一个高尔夫球场伴随着低容积率的别墅项目正在建设,而其对外的称呼是“生态公园”。

  在另外一个县,一个名为“神湖四季生态园”的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当地多位村民说,这个占地千余亩的项目打着生态农业园的旗号建起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尔夫球场。县国土局负责人说,目前生态园内的高尔夫球场没有审批手续。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高尔夫球场是开发商用来包装、提升住宅项目的工具,盈利要靠其背后的住宅项目,没有住宅项目的支撑,高尔夫球场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一个高尔夫球场,其实是开发商牟取暴利、地方政府渴望政绩形象等诸多利益冲动的交汇点。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这样的项目可以加快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就这样,一批批违法的高尔夫球场在国家一阵阵喊打声中,如春笋般冒出、生长、经营、壮大。地方政府不仅有建设的冲动,甚至还要帮助消除违规痕迹。

  公款消费热情不减

  强大的需求也是高尔夫球场不断疯长的重要因素。中央2012年12月出台“八项规定”后,从中央到各地,早已三令五申禁止以公款购买高尔夫会员卡或支付打球费用,但是,国企公费购买高尔夫球卡用于接待或供企业高管使用,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近日,中纪委公布中央巡视组对中粮集团的巡视反馈意见,提到“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够严格,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等奢侈浪费问题突出”;审计署近日披露的央企审计报告也显示,华润集团公款列支高尔夫消费211万元。

  深圳市纪委今年5月对国企持有高尔夫球卡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调研,确认部分国企购买了一批高尔夫球会员卡,有的购买价达139 .8万港元,年费数万元。更有甚者,个别国企购买了10多张高尔夫球会员卡,且将持卡作为班子成员的一种待遇。

  在位于河北涿州的京南高尔夫俱乐部,一位管理人员说,从2007年创立至今,虽然地处河北涿州,但吸引了大批会员,其中既有商业精英,也有政府官员,会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北京。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东四环附近一家高尔夫球场的停车场看到,停满了京牌车,多为奥迪等豪华小轿车。一位接待人员说,目前已经客满,里面有央企会员单位在接待客户。

  公款挥杆的还有政府官员。2013年底,中央纪委通报的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中,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用公款打高尔夫球、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在位于华北某市中心的一家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向记者炫耀,多位退休的领导担任俱乐部的主席、名誉副主席等职务,背景很深。现在风声紧,重要的在职领导过来打球,他们一般就不对外营业了。

  在北京五环外一家高尔夫球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一般不对外营业,球场不挂牌、不宣传、不卖票,接待的都是重要‘领导’,只有接到老板的电话批准才允许进去打球。”

  禁令之下仍在野蛮生长的高尔夫球场,挥杆击中的是政策的严肃性与政府的公信力。不少专家建议,应该将清理整顿高尔夫球场“保护伞”作为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还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对高尔夫球场进行一次普查,对假借体育会所、健身会所、商务俱乐部等名义违规建设的严肃查处,对违法侵占耕地的行为坚决纠正。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 禁令 腐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