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悲情牌”再证救助的舆论依赖

2014年12月01日 18:28 | 作者:木须虫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这两天,网络上又有两个刺激网友内心柔软的新闻:一则是来自四川南充的夏军,连续数日在北京地铁站附近,身穿“人肉沙包,10元一拳”字样的T恤,为患白血病的两岁儿子筹钱;另一则是来自湖北黄冈的女大学生周小芳,在武汉精武横路菜场摆摊卖红薯,为患有白血病的弟弟筹钱。

  这些新闻从传播的技巧来看,都具有明显的“摆拍”痕迹,打的都是“悲情牌”。“人肉沙包,10元一拳”,靠“自虐”上位,搏取社会同情;女大生周小芳走的是“美女路线”,把她从父母和家庭的责任中突出出来,还捎带上“卖身救弟”的问题,挑动社会的神经,取悦关注的视线。好在社会的爱心具有天然的包容性,只要求助背后困境是真实的,便没有谁在这些细节上作过多的计较。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求助,或多或少都在拿自尊作筹码,在乞求社会的同情,寻求帮助中含有乞讨的味道。

  当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被迫选择,或者是困境之下不得矣的最优选择。每个个案的背后,都能窥见来自政府救济和社会公益救助,渠道短缺和力量薄弱的问题。对于居民医疗一块,政府有救济与保障两块:一是大病救助,但是这是针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群体和特定的病种,不仅有着严格的审批门槛,而且救济的金额并不与医疗负担成正比,花钱越多救济比例越低。这对很家庭来说,形同鸡肋。

  二是医保保障。2012年国家六部委出台《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将更多大病纳入医保范畴,提高大病医保覆盖范围和医保报销比例等等。《指导意见》要求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各地普遍高于这一比例,甚至有的地方实行全报销。然而,报销的都是在医保范畴内的治疗费用,相对苛责的报销范围和条件,医疗过程中的差异选择等因素制约,决定了报销的比例和实际费用往往差别很大。这些与白血病治疗动辄上百万的需求相去甚远,缓解不了普通家庭重病医疗的负担。

  与此同时,社会公益也显得腿短,慈善公益机构尤其是民间公益机构的培育不充分,慈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仅缺少足够的针对白血病等重大疾病设立的救助基金,甚至还缺少主动接纳社会求助的募捐渠道和方式,使得社会大量的救助诉求堆积在了制度之外。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诉求的释放越来越依赖网络舆论。

  的确,同情的泪水一煽就灵几成定律。“卖卫生巾救女”一经报道,一夜之间便收到善款41万,而甘当人肉沙包的夏军在报道后一天内收到捐款10万多元。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这是社会爱心包容的胜利,而非机制使然,注定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不具普适意义。相反,过分依赖舆论,一方面可能催生出“跪爬救女”之类的炒作,对道德与公益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捐款过溢、善款使用监管的难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伤害到一对一捐赠的社会可持续性。

  对社会成员特殊困难的救济,应立足于权益保障的定位来设计,一方面政府的保障与救助需要进一步加强,支付能力与覆盖层面体现出兜底的功能;另一方面推动政府救助与社会公益慈善的无缝对接,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打通政府救助与公益救助的渠道,让每个不幸的家庭都能够得到有尊严的帮助。

编辑:曾珂

关键词:人肉沙包 女大学生卖红薯救弟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