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不信东风唤不回

——八一厂新影片《天河》观后

2014年12月29日 11:24 | 作者:刘星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什么是为人民抒写?抒写造福子孙后代,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人民抒写。什么是为时代讴歌?讴歌在这个伟大时代中挺立潮头,为之奋斗、为之流血、为之牺牲的人们就是为时代讴歌。什么是担当?把为人民抒写,为时代讴歌当成终生追寻,当成毕生事业,当成理想信念的人就是担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成千上万的艺术大军中,这样的人是我们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先锋队,是我们伟大祖国百花盛开的文艺园地里最辛勤的园丁。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应当属于这样的人。

 

  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为共和国生产了以军事题材为主的影片上千部,把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内外一切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作为主要抒写,拍摄了5部11集的三大战役,把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用电影艺术写进历史。与此同时,在完成军事题材影片的同时,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纳入抒写范围,一直也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他们拍摄了《惊天动地》、《惊涛骇浪》、《惊心动魄》,伟大祖国的每一个进步与发展都是八一厂电影创作的广阔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这个从1952年就提出的“南水北调”伟大构想,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才得以实现的伟大工程进入创作视线,这是使命所系。

 

  近年来,我们不应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可以说八一厂从电影生产的创作初衷,到电影产品的最后推出,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创作方向,不动摇、不妥协、不跟风、不迎合。在坚持社会效益为主,为讴歌伟大军事变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提供文化产品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双赢。

 

  艺术需要敬畏,艺术家要有敬畏之心,我们敬畏过伟大的革命战争,我们敬畏过革命先贤,我们同样敬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作出过贡献的一切劳动者。他们正是带着这样一颗敬畏之心走进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就创作而言,表现工程的剧本不好写,工程时间跨度长、地域广、工种多、技术术语多,很难把繁复的事件写在一个多小时的电影里。涉及工程的电影不好拍,机械、河流、桥梁、山洞拍摄难度大,拍摄条件艰苦。表现工程的电影不好放,这类电影很难进入院线,也很难引起青年观众的兴趣。但是,对这样一个伟大工程熟视无睹,对这样一群出生入死、顾全大局的人们无动于衷,对这样代表时代进步的正气之歌无人问津,这是失德、失心、失职。怎样从这样的题材中找看点,找动情点?《天河》创作人员寻到了一条路,一条百试不爽的创作方法———写人。当一批人如董望川、江浩等视工程如生命,当一批人如董明德等农民兄弟舍小家顾大家为保护烈士陵园宁愿迁祖坟,当“土豪”董忆川为了工程让路炸掉自己的产业的时候,我们被感动了。当北京五棵松地铁里,董望川一边指挥地下开挖并观察飞驰的地铁变化及在医院中抢救的爱人三条并行蒙太奇反复运用时,观众席传出抽泣的声音。当河水冲出闸门,天空中直升飞机里的董望川看着那“人间天河”,眼角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主题歌响起,观众席爆发出掌声,这部影片成功了。

 

  《天河》的成功,在于他与时代同步,我们的人民创造了无数个这样奇迹。《天河》的成功在于他与人民同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南来之水进入北京时,北京人民饮水思源,永世不忘,他们也一定会记住这部抒写这个伟大工程的电影——《天河》。

 

  也许这部片子不会创造票房奇迹,但是却会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我们展示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用我们的电影艺术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这里我想引用宋人王令的一首诗: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天河》 八一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