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张红文和他的“委员工作室”

2015年02月10日 15:58 | 作者:吕东浩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15年新年前夕,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近400名一线环卫工人多了一项“福利”——免费健康体检。接连几日,每天都有几十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走进旅顺老年病医院,享受该院提供的测血压、验肝功以及胸透、B超、心电图等十几个体检项目。“平日里都是俺们为城市服务,没想到今天有人专门给俺们服务。”捏着手里的体检单,环卫工人们充满感慨。

  这一举动,正是旅顺口区政协委员、旅顺老年病医院院长张红文带领同事们推出的又一项惠民举措。那段时间,考虑到环卫工人的工作性质,医护人员每天凌晨3点半就要起早为大家抽血化验,虽然加大了工作量,但张红文认为这么做很值得。“环卫工人常年风吹日晒辛勤劳作,换来城市的清净与环境的优美,却让自己患上了多种职业病。”他表示,以后每年都要坚持为环卫工人免费健康体检,并通过签订长期协议,不断扩大参加体检的人数规模。他希望通过体检,让环卫工人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无病提前预防,有病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谈及张红文的履职为民故事,还要从他的“委员工作室”说起。

  2013年4月26日,张红文的办公室门前多了一块牌子———“委员工作室”。这是大连市范围内设立的首个“委员工作室”,且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主旨,并制作成桌牌置于案头。

  与日常工作同步,张红文的“委员工作室”每天都会开门接待居民群众,在促膝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辖区居民说:“自从有了‘委员工作室’,这里成了政协委员与居民群众最接地气的沟通桥梁”。旅顺口区政协委员委主任王秀春告诉记者,设立“委员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实践证明成效明显,在区政协制订《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后,如今全区“委员工作室”已发展到31个。

  张红文则坦称,当初率先担纲设立“委员工作室”,既是政协委员职责所在,也与自己的工作性质有关。

  当“银色浪潮”袭来,城市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张红文将目光瞄向了这个特殊的群体。2007年8月,他与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创办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旅顺老年病医院。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又将优惠服务范围逐渐扩展到了辖区内的残疾人、低保户和外来务工人员,连续3年为区特教中心的孩子送健康上门;2014年为城区1.2万人次老年人免费体检,协助街道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积极参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培训保健员20多名……近两年,医院收到锦旗59面,表扬信100多封,成为区总工会指定的“困难职工、农民工爱心医院”,被区残疾人联合会誉为“残疾人之家”。

  亮身份、亮职责,察民情、悉民意……“委员工作室”设立以来,张红文成了“全天候政协委员”,凡有群众来访,都会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在与百姓的近距离接触中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民声民愿,并视情将大家反映相对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及时归纳形成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张红文则发挥自身优势,及时予以化解。

  2014年1月,辖区内新开市场停业装修改造过程中,430位摊主当中有78人因为摊位抓阄不理想心生抱怨,先后3次集体到区政府和街道办上访。张红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将摊主和商场老板召集到一起,听他们诉说原委,帮他们分析道理,几个回合下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依托“委员工作室”这一平台,张红文坚持写“民情日记”记录民意30多条,成为开展调研和撰写提案的重要依据;在医院门前设立“委员信箱”征集居民意见21条,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并督促落实;在社区宣传栏公开自己的身份和手机号码,提出“民情直通车,有事请找我”,愈加拉近了与辖区居民的距离……

  不仅如此,张红文感受更深的是,“委员工作室”的设立,对于催生委员履职的主动意识、推进区政协开展多年的“委员进社区活动”等均大有益处。一年多来,张红文参加街道党工委组织的学习11次,旁听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会议7次,多次深入社区、居民楼调查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都为他了解掌握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有把基层情况了解透彻,建言献策才有群众基础。”张红文担任区政协委员7年多,近两年两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两次获得优秀提案奖。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委员工作室”。

编辑:罗韦

关键词:张红文 委员工作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