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深圳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深圳商报评论员:代表委员们 要多建“朋友圈”

2015年05月29日 09:50 | 作者:胡蓉 | 来源:深圳商报
分享到: 

  本报评论员 胡蓉

  为了拟出一份贴近民意的好提案,委员们也是“蛮拼的”。比如,两会开幕前一周,市政协委员朱舜华就通过微信朋友圈征求民生议题:“万能的朋友圈,请大家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我设法形成提案,在市六届政协会议上提出。”朱委员的朋友圈也很给力。这条微信共收到了58个赞和47条回复,并收集了停车费、房价、学位、P2P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一条微信、一个朋友圈,就能如此高效地征求到民意,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2005年4月,“南山区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人大代表工作站。自此,深圳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立“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现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平台的兴起,让征集民意的方式再度突破,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市人大代表杨勤和市政协委员金心异都曾通过网络发帖来形成建议和提案,如今微信“朋友圈”又开始大显身手了。

  代表委员们就应该多建“朋友圈”。能上两会依法行使职权和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毕竟是少数,都肩负着选区群众和所属界别的期望。因此,更好地征求民意、反映诉求,才能更好地履职。

  当然,这里所说的“朋友圈”,可以是微信上的“朋友圈”,还可以是更广泛意义的“朋友圈”。比如,因画成投资项目审批“万里长征图”而成名的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不仅在新浪上设立了官方微博,还成立了国内首个政协委员个人工作室,相当于建成了一个开放度更大的“朋友圈”。曹志伟后来画出的“人在证图”正与“朋友圈”激发的灵感有关。

  而深圳市政协自今年2月起打造的“委员议事厅”,则可以看作是一个沟通更深入、互动更充分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是一个在公共空间为委员、专家和市民进行搭建起的协商议政平台。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下午,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上就会准时上演一场精彩的唇枪舌战。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考验着委员的能力和智慧,让他们履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而市政协也将根据所议问题进行再调研,然后以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形式持续建言。

  代表委员们之间也可以设“朋友圈”。北京市政协就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期间首次开通了“移动议政平台”,委员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看政协动态、活动通知、进行小组讨论等,会议闭幕后委员仍然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议政话题。据悉,在深圳两会期间,各级委员皆可登录深圳市政协“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在所属区域在线深入交流。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实现代表委员交流的常态化。

  多建“朋友圈”说到底就是要把议政的大门开得更大。代表委员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多,老百姓就越容易和他们交上“朋友”,每一条建议提案才会反映出老百姓的心声。

 

编辑:薛鑫

关键词:深圳市政协 微信“朋友圈” 参政议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