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乌蒙山片区扶贫见闻:野马村化害为利“逆袭”记

2015年06月19日 23:4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昆明6月19日电(记者 吉哲鹏) 在海拔2700多米的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曾经让村民世代受穷的高寒冷凉气候,如今却让这个小山村“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百合基地,草莓、蔬菜、中药材种植也颇具规模。

  会泽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仍有40多万贫困人口。由于气候冷凉,低温霜冻灾害频繁,多年来野马村都是靠马铃薯、荞麦、豆子等“老三样”农作物为生。“天天荞麦饭、烧洋芋,吃白米饭想都不敢想。”村民周顺刚说。

  为了啃下贫困“硬骨头”,2009年会泽县启动了待补镇“整镇推进”扶贫开发,2010年在野马村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使全村近3万亩的烂草海从过去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记者17日走进野马村,只见水泥沟渠流水淙淙,大棚连接成片,可谓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基础设施的改善,思想观念的转变,让野马村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曾经的劣势则“逆袭”成为优势——气候冷凉,最适宜百合、草莓、生菜和一些中药材生长。

  “2005年,村党总支从嵩明县引来能人成功试种百合花,但一直不成规模。田地改造后,地里不再浸水了,外地老板来了,百合在村里全面开花。”野马村委会总支书记崔兴德说。

  由于气候冷凉,野马村的百合花生长周期长,叶片青翠娟秀,肉质厚、花精神,花期比其他地方多5到10天,深受市场欢迎,待补镇政府还为花农注册了“野马川”牌百合花商标。

  当地农民不甘于只给外地老板打工,也学到了种植技术,纷纷流转土地干成了大户。

  “据统计,野马村共有318户种植1万亩百合,本村占212户。其中,以流转土地的方式发展规模经营种植100亩以上的大户本村有12户,外县外省有9户。”会泽县委书记陈国宝说。

  “百合每亩可实现纯收入1.8万余元,价格最低的亩产值也有1万元。种洋芋每亩只有800元,荞麦每亩只有三四百元。”周顺刚算了一笔账。

  依托基础设施改善,全村还种了一万多亩的草莓、蔬菜、中药材。统计显示,野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762元增加到2014年的7870元,贫困人口则从3341人减少到824人。

  “扶真贫、真扶贫,找准贫困的‘七寸’,对症下药。野马村高海拔冷凉气候并非贫困的绝对因素。条件扭转后,劣势可以化为优势。”陈国宝说。

编辑:水灵

关键词:乌蒙山片区 扶贫见闻 野马村化害为利逆袭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