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民革党员冯巩:甘于奉献的人民的艺术家

2015年07月13日 10:40 | 来源:党派纵横
分享到: 

  在艺术上获得成功的同时,冯巩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的艺术家,甘于奉献。他曾说,“只要人民需要,我随叫随到”。从1984年至今,他参加全国青联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团演出近两百场,受到了老少边穷地区观众的欢迎。面对雨雪冰冻灾害,赴广西资源,为灾区人民送温暖;“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率中宣部第一个演出团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演出9场;当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害、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时,他也积极参与捐款演出,在几次赈灾演出中,共捐款20多万元;1997年为河北省河间市捐助20万元,修建希望小学;连续十几年春节参加为首都几十所院校的留守大学生演出,并与同学们一起过春节;连续多年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藏族同胞送温暖,把党中央对藏族同胞的问候带到基层。

  作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在他的带领下,艺术团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深入农村、社区、工厂,积极开展“美丽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人民文化需求作出了新的贡献。2014年初延安革命纪念馆一曲《我的中国梦》响起,提前拉开了艺术团“双扎”活动的序幕。一年来,艺术团公益演出140多场,北到海拉尔,南到革命老区福建将乐,西到新疆伊宁,东到新四军根据地江苏南通,足迹遍布18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直接受众30余万人。

  许多演出都由冯巩亲自带团,他自己也登台演出。冯巩表示,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真正反映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和美好期待的优秀作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走基层、送文艺,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冯巩对艺术的爱、对同志的爱不仅表现在对家人、朋友和熟人身上,更可贵的是他的爱心已经升华成一种公益精神,不计得失地奉献给了整个社会。诸如此类的事,冯巩却从不张扬。冯巩说:“我不能利用社会给我的名誉地位去获取个人名利,而要把我的艺术实实在在地回报社会、奉献人民。”

  他还积极投身青联工作和青年事业,与全国青联的专职干部们紧密团结,开展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活动。中直机关“十杰”青年的评选,“颐中青年奖励基金”、“金芙蓉青年奖励基金”的设立,“金芙蓉青年奖励基金”,“天天一小时跨世纪青年读书计划”的实施,“百名优秀青年干部、优秀青年专业技术工作者、优秀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的表彰……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在冯巩的参与、组织下开展起来的,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与号召力,四处奔走,勤奋工作。

  关注弱势群体的政协委员

  冯巩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始终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这些年,他一直在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权益保障工作,连续四年围绕此主题开展调研,并提出和参与多个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或被采纳。

  2011年,冯巩先后走访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权益部,作了大量调研,撰写了《进一步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提案》。提出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投入保障机制。这一提案得到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并于2011年8月26日,在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上作了的大会发言,引起了较大反响。

  2012年,冯巩提交了《关于重视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提案》。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社会的感受,是影响他们稳定工作、幸福生活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在推进社会管理和不断改善民生中予以重视和解决,以改善他们的婚恋状况,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2013年,冯巩前往毕节市围绕农民工在小城市就业的情况展开调研,形成了《关于吸引农民工在小城镇就地就业的提案》。他提出要合理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发展特色经济;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发展职业教育,把就业服务功能延伸到社区;建立扶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提供同等的市民待遇。冯巩表示,“这些建议就是为了让农民工能够从‘南飞的孔雀’回乡就近变‘凤凰’,人社部也对此给了严谨认真的回复”。

编辑:孙莉姗

01 02 03

关键词:冯巩 民革党员 艺术家 弱势群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