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微拍群野蛮生长后上演淘汰大戏

2015年08月18日 08:57 | 作者:徐磊 |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圈里人应该都能察觉到,原本热闹一时的微拍群突然安静了不少,有的甚至已经荒芜,成了小广告的滋生之地。有业内人士表示,微拍群野蛮生长的草莽阶段已过,关乎存亡的淘汰大戏开始上演。

 

  大概在2013年前后,各种微拍群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微拍群开到了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除此之外,小圈子里的微拍群更是数不胜数。他们不分昼夜地介绍拍品、组织拍卖,较低的入场门槛、接地气的价格赢得了一部分市场的青睐。

 

  其实,真正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人群是固定的,不管是上拍作品还是参与人群,关注的都应该是质量而非数量。与此同时,微拍群的集中出现对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简单将拍品“堆”给买家,而是要有专业的学术梳理和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推荐。

 

  阿特姐夫拍创始人胡湖运营着4个群,人数大概在700人左右,群内成员大都是“二度关系”下的圈里人。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阿特姐夫拍总上拍件数约800件,成交率高达95%,总落槌价为1045万元。它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当代艺术,对于日本一线艺术家的推荐也成功拉开了与其他微拍群的距离。

 

  同样运营着4个群的中国水彩创始人姜道金将微拍群定位为更为小众的水彩市场。虽然水彩是小门类,但群里聚集的都是国内一线的水彩画家、收藏家和爱好者,几乎都是交易的有效人群。在姜道金看来,微拍群承载了一部分画廊的功能,能够为艺术家提供一定的曝光度,同时可以对艺术家和藏家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截至2014年底,定位主要在于青年新锐、原创版画的大咖拍卖上拍2500件作品,总成交1009万元。前段时间获得数百万元融资,并上线App平台。不可否认,实现融资是对微拍模式和品牌的认可,能让这一品牌走得更远。然而,微拍主要是借助微信平台来做的,如果要做独立App就要首先解决装机量的问题。如果做成开放式的合作平台,业务模式就需要做出相应改变,还会面临后续的资源支撑和技术门槛等难题。

 

  受平台的人数限制,微拍群是零散的状态,很难出现一统江湖的局面,但有人却在尝试抱团做大,即整合众多微拍群的“矩阵”。据了解,某微拍群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总成交额1.36亿元,20件拍品过百万,有单场成交甚至超过1688万元。显然,这样的拍卖业绩会让不少传统拍卖行汗颜。但有一个前提,这些数据背后的依托是什么?在市场持续恶化甚至数家资深拍卖行暂停春拍的环境下,这些微拍群创造如此惊人业绩的秘诀是什么?

 

  微拍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微拍群之间的无序竞争等因素也让公众对微拍的关注热情消退。在微拍群告别草莽阶段之后,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将会出现。要想在微拍江湖中站稳脚跟,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所在,避免同质化竞争,还要形成真正的圈子文化,单纯靠拉人数做规模,这种培育是漫长的,可能会输给时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微拍群 微拍 小圈子 艺术品交易 微拍市场

更多

更多